内容详情
江苏油田采油一厂:三项举措推动人才培养出成效
本文字数:1484
基层班站技师到生产现场为在岗员工授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今年以来,江苏油田采油一厂围绕“50万吨级油田500人管理”目标和信息化条件下的采油厂标准化建设,通过实施三项举措,抓好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稳步推动企业生产经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
用好三种课堂,赋能员工成长
今年年初,采油一厂按照集团公司“五懂五会五能”要求,根据员工成长成才需要精心打造“传帮带课堂”“技师讲堂”“云上练兵”,激励引导全员积极投身“学业务、比技能、强素质、练本领”的热潮之中,进一步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技能。
期间,辖区周宋采油班站发挥“三基”工作的“传家宝”作用,聚焦生产薄弱点,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传”,让岗位经验丰富的员工为年轻职工传道解惑;在难点问题上注重“帮”,大家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跟上智能油田的发展需要;在团队合作时注重“带”,划区组建示范队,营造全员学有榜样、行有方向的良好氛围。
沙埝采油班站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发挥技师、班组长、技术骨干等力量的作用,对全员开展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等培训,并通过“每天练兵一小时、一月一考、一季一赛”,检验员工学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技能的成效。
在陈堡采油班站,大家人手一部“掌中宝”。该班站通过“云上练兵”平台,不断丰富职工的采注输技能知识,使其熟练运用岗上操作规程,从而让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让基本功训练重实训、更重实效。
注重“一专多能”,锻造更强队伍
近年来,随着青宁管道、二氧化碳驱、光伏项目、加油站等外部市场的不断拓展,采油一厂通过送出去培训、跟岗实操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跨界”分层分级培育,先后输出100多名合格输气工到青宁管道,为外拓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对内,针对“如何向油气规模更强、企业管理更优、技能水平更高迈进”这一问题,采油一厂举办“科技之光”论坛,打通从课题研究到成果转化突破的链条,持续提高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助力全厂勘探开发取得实效。针对页岩油开采“重头戏”,科研战线积极向行业内测井录井、压裂工艺等专家学习页岩油开发技术,以尽快熟练掌握页岩油动态分析、工程分析等关键技术,探索建立适合采油一厂页岩油开发管理的新模式。目前,花庄页岩油日产油已达100吨。
工艺技术人员拓宽解题思路,从多个角度、多个领域,用多种方式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得到技改技措“最新解”。针对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难题,他们创新配套井筒工艺、井口装置,打开了二氧化碳驱规模应用的新场面,今年已实施9个区块15个井组,完成注入二氧化碳2.2万吨,增油9400吨。
健全选才机制,增强发展动力
今年,采油一厂根据“源头发掘、递进培养、跟踪考评”,健全多元化精心选才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该厂动态建立中层副职、专家和基层管理三个层次人才库,及时更新、补充储备人才,选拔一批优秀干部到油田开发、管理和党建最前沿锻炼。同时,通过“笔试+面试”的方式开展厂基层领导人员竞争上岗,8人竞聘走上新的基层领导岗位;通过设立AB岗做好机关两所与基层班站之间的人员培养锻炼工作;通过设置主副岗做好部门岗位之间的“一主一备”;通过实行项目负责制,开展“揭榜挂帅”,接力打造人才团队,提升攻坚克难能力。
此外,采油一厂启动“墩苗计划”“后浪行动”,厂领导、专家带头上课,举办了16期专题讲座,同步扩大青年人才导师制培养覆盖面,对新入职大学生开展“一对一”导师结对,高起点培养新入职人才,并通过技术深造、岗位练兵、专业竞赛,选派6人参加油田集训,备战中石化业务竞赛,职工在近期举办的油田大工种业务大赛中取得了两金一银三铜的好成绩。
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