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江苏水源公司:让职工“工作有盼头、收入有甜头、未来有奔头”
本文字数:1409
技能实操
2022年,江苏水源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紧紧围绕省总工会产改工作部署要求,按照政治引领、地位提升、技能提高、技术创新、赋能成长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五项重点产改项目,使职工实实在在感受到“工作有盼头、收入有甜头、未来有奔头”。
打造“双师”型产业工人技能人才队伍,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路径。公司顺利通过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资质备案验收,这标志着江苏水源公司可以在通过备案的职业(工种)范围内,开展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通过自主培训、自主认证,达到人人持证,提高技能人才持证率。打通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常态化开展技能等级评定工作,组织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技能比武前3名员工,破格聘用为公司内部高级工或技师,打通了身份壁垒、实现了方向互通,为科学评判技能人才能力水平作了有益探索。开展“师带徒”“请进来+走出去”等培训模式,常态化开展“三个一”培训活动,激励员工以考促学、以学促用,促进员工技能与理论水平双提升。自2014年起举办培训班6次,内部脱产强化培训班3次、技能比武4次、技能等级评定2次,累计培训600余人次。选派的1名选手首次参加全国水利行业(泵站运行工)技能竞赛,取得全国第四名的成绩。
实现泵站技能学院赋能增效,树立“苏水源”实训品牌。按照“目标引领、强体赋能”的工作思路,以泵站技能学院为平台,以树立“苏水源”实训品牌为目标,全面推进产改项目取得实效、落到实处。加强与河海大学、扬州大学资源联动,公司成功申报2名产业教授,由产业教授亲自担任泵站技能学院校长,带领团队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成立专门培训部,夯实团队基础。建立工程运行管理专业培训机制,健全制度,研究制定《技能认证管理办法》《考评人员、质量督导人员管理办法》等配套管理制度,完成相应教学系统实施方案。提高办学水平,完善师资库建设,开展内部讲师团队聘任工作,完成了1名外聘专家与57名内部讲师团队聘任工作。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专利申报,提升培训形式灵活性,开展各类培训班授课视频录制工作,为线上学习平台的教学视频模块奠定基础。年内完成新入职员工培训班、泵站运行与维修工脱产强化培训班、技能比武及技能等级鉴定98人次,充分发挥泵站技能学院人才培养基地的功能。积极选树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大力开展“五小”活动,推动企业全员创新。围绕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运行管理,持续开展“五小”创新活动,形成企业全员创新浓厚氛围。进一步规范评优标准,修订《南水北调江苏水源公司“五小”科技创新项目评比奖励办法》,使得评选标准更加合理、可操作,评选更加客观;总结推广优秀成果,在历年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各单位选取历年已完成项目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项目共计12项,进行推广应用。全面总结近3年“五小”优秀成果,汇编优秀成果30项,切实推动“五小”优秀成果落地,提升工程运行管理科技创新水平,打造“水源”工程管理品牌。此外,加强成果转化,40余项重大技术实现攻关,14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今年,公司“EHP全置换水泥土桩技术研究”成果荣获省部属企业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据了解,公司还对南水北调东线规划馆(江都)相关工程进行拓展提升,增加建设“南水北调—江苏省国资系统南水北调数字化实境教育课堂”,全面展示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