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南通市职工服务中心:推进普惠服务工作,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本文字数:2304
今年以来,南通市职工服务中心聚焦工会主责主业,主动适应职工需求变化,围绕服务中心赋能创优,突出“工会在身边”服务品牌建设,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创新力度、补足服务短板、提升服务水平,以“职工卫士”“职工管家”“幸福生活”等服务项目为纽带,着力推进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工作,不断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共同富裕中贡献力量。
坚持靶向发力,在实践探索中勇推进
坚持高点定位,挂图作战。深入开展“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城市创建活动,把服务中心赋能创优工作摆上工会重要议事日程,在完成省总试点基础上,同步开展全市职工服务中心赋能创优的试点工作。结合南通特点和服务中心实际,制定出台《关于开展职工服务中心赋能创优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时间表”“路线图”整体运作,分步实施,不断推进职工生活品质提升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强化阵地建设,形成体系。加强规范化建设,拓展服务内容,配强配齐服务力量,合理设置服务窗口,着力构建业务实体柜台受理和网上服务大厅相融合的一站式服务。实行职工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承诺清单化,推行办理业务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市、县(市)区、街道(镇)园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三级网络建设,一体化建设全市职工服务综合体系。
集聚社会资源,合力推进。创新开设职工法律援助、职业介绍、心理关爱等实事项目,每周定期提供免费线下咨询、线上答疑服务。主动与法院、人社等部门沟通协作,在全省首创智慧诉调对接服务模式。加大政府职能部门横向联系、纵向协调,实现法律服务、职工就业、困难申报、临时救助等10多项业务智能操作“网上办”,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
坚持破题起势,在推进落实中促提升
构建“通工惠”普惠服务平台。发挥工会线上阵地优势,打造“通工惠”普惠服务平台,推进南通工会网、微信号与江苏工会APP、江苏工会服务一张网深度融合,将普惠福利发放、权益维护等纳入服务体系,让服务更精准地直达职工指尖。市总在一期投入255万元基础上,今年又增资288万元,重点打造一屏(智慧大屏)、一中心(工会数据中心)、五板块(工会业务、基础功能、消息推送、服务工具、个性应用)、多端口(江苏工会APP、微信小程序、南通百通APP)的智慧工会服务架构。形成由市总牵头统筹推进、县(市)区齐头并进、南通大数据技术支持、江苏瑞祥集团第三方运营普惠服务的创新模式。
打造“通工惠”普惠服务项目。依托“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发挥“工会在身边”品牌效能,培育出一批职工受益度、满意度高的服务品牌项目。实施职工困难救助、心理关爱、工会大学堂、求学圆梦、女职工特别关爱、“职等你来”云招聘,打造“职工卫士”项目。开展“最美的季节遇见最美的你”青年职工联谊交友、夏季安康免费送、“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宣讲、家政服务技能培训,打造“职工管家”项目。开展一线职工疗休养、“迎春百花会”“五月花”“濠滨夏夜”“金色之秋”、职工梦想大舞台、职工文化定制坊活动,打造“幸福生活”项目,持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推进基层工会微信公众号、网上服务平台与市总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对接共通,让基层工会和广大职工可快捷获取上级工会服务项目,实现“菜单式”点选和“订单式”配送,把服务快速送达职工面前。
培育“通工惠”普惠服务基地。推进工会阵地成为集职工创新创业、健康管理、竞赛竞技、兴趣爱好、联谊交友、体育运动、文化阅读为一体的职工服务功能中心。联合人社等部门开展“云招聘”等职工就业创业项目,满足中小微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职工需求,提高项目服务质量。深化职工服务基地培育,推进基层企业“职工之家”“职工小家”“职工服务站”等服务载体建设,放大文峰圆融等商圈服务阵地示范效应,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工聚集区。建立职工服务基地进入、管理与退出机制,开展以职工满意度为导向的基地服务品质线上评价监督,制定职工服务基地考核管理办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职工满意度。
坚持抓铁有痕,在服务提升中求突破
推进关爱职工公益伙伴纽带计划。向社会发出“通工惠+伙伴”招募令,公开征集服务职工的公益创投项目,不断完善工会服务职工供给体系,拓宽工会服务职工领域。联系引导慈善总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协助工会为职工提供专业化普惠服务。联系发动服务职工和工会工作的新闻媒介,扩大职工服务工作宣传和社会影响力。
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推进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线上入会工作,通过扫描“江苏工会”二维码,实现“一键入会”,扩大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有效覆盖。赠送健康体检、意外伤害保险,开展送法上门、心理健康咨询、技能培训、学历提升等服务。抓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等关键领域,推进美好会家、思想引领、身心健康、平安保障、冬日暖阳、就业服务、技能提升、携手筑梦、维权保障九大行动,帮助解决最迫切需求、最急难问题。
构建困难职工梯度帮扶长效机制。巩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成果,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和路径措施,实施分层分类帮扶,推进形成工会梯度帮扶格局。围绕困难职工重点人群,突出大病救助、结对帮扶、应急救助等助困举措。运用江苏工会困难职工信息管理系统,推动困难职工线上申报审核、公示认定、救助退出,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救助、精准退出,做优工会帮扶服务工作品牌。联合社会组织和爱心单位、爱心人士,强化物质帮扶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突出大病救助、助学救助、急难救助,最大限度发挥帮扶资金效益,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