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三复四温”说读书

    本文字数:768

魏霞

小时候,听母亲常说这样一句话:剩饭姓张,越热越香。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运用到读书上同样适宜。

剩饭为什么越热越香呢?因为刚做好的饭,由于食材的不同,味道未必完全浸入到有些食材内部,只有通过二次加热,才能充分入味,吃起来才更香。读书呢,只有反复重温,才能咂摸出其精华,然后才能内化为一个人成长的精神养料。

毛泽东提倡读书要“三复四温”。对喜欢的书,他一遍又一遍地研读,像《红楼梦》他至少读过10种不同版本。他曾说,《红楼梦》要读过五遍以后才能有发言权。

名家名作值得反复重温,无名氏的作品若有韵味,同样值得一读再读。袁中郎有一天在一本小诗集里,发现一个名叫徐文长的同代无名作家写的诗时,不由得从座位上一跃而起,向他的朋友呼叫起来,他的朋友也开始拿起这本诗集读起来,读后拍案亦叫好,于是两人叫了读,读了叫,弄得他们的仆人疑惑不解。

林语堂说,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贾平凹说,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悟的地方。作家池莉认为,书就是用来重温的,新不如旧,重温是一种积淀式的成熟过程,美是有厚度的,厚度是要靠重温的。

教育家朱光潜先生认为:读书不在多,在精。读书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东打一拳,西路一脚,就成了“消耗”。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不是所有的饭都是越热越香,有些饭重新加热可能会搞糊,吃起来苦不堪言,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那就果断地倒掉为好。不值得重温的书也一样,该丢下就得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