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奖励传帮带”助力青工快速成长
本文字数:735
余清明
11月2日,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济南西机务段公示栏中贴出大红告示:马超等86人获评“最佳师傅”,每人奖励1000元;付斌等87人获评“最佳徒弟”,每人奖励800元;赵洪勇、徐凯等62个机班获评“最佳机班”,每班奖励1800元。297人合计获奖金26万余元。(11月05日《工人日报》04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个段新老交替加快,青年火车司机激增,做好传帮带尤其重要。在比学赶帮超热潮中,段工会开展的“最佳师傅、最佳徒弟、最佳机班”评选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经过层层推荐、民主投票和公示,将业务技术精、传带作用好、群众威信高的“名师”,勤奋好学、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高徒”,团结协作好、业务技能优、牵引贡献大的机班选了出来。
对青年职工来说,“师傅”不仅可以在技能上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快速成长,还可以指导他们规划职业生涯确定前进方向。现实中,很多单位推出了“名师带徒”“劳模结对”等活动。但因为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和考核,效果不尽如人意。个别“带徒”“结对”活动,多年没“带”出一个拿得出手的徒弟,没“结”出一个像模像样的成果。
“评出‘三最佳’、奖励传帮带”令人耳目一新。此举告诉众人,师傅教得好不好、徒弟学得精不精、班组贡献大不大,结果不再“一个样”——做得好的,不但有“最佳”的荣誉,而且有奖金的实惠。
“名师”是企业的宝贵财富,青年职工是企业的希望和未来。所以,企业迫切需要名师对青年职工“传”出技能、“帮”出经验、“带”出人才。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真正重视“名师带徒”工作,再不能将师傅与徒弟的结对名单公布了事。企业应该跟踪“名师带徒”工作的全过程,一方面帮助师傅和徒弟及时解决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方面严格考核“教”和“学”的效果,根据实际业绩进行奖励及处罚,让师傅教得更积极、徒弟学得更有劲、班组更具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