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江敏:用无私和大爱感动伊宁

    本文字数:1584

江敏老师将枯燥的课堂演绎成智慧的剧场。

本报记者 王鑫

在美丽的伊犁河谷伊宁,早上天还没亮,江敏就从驻地康宁佳苑坐上班车,到达伊宁市第三中学,开始了一天的教学。上课、改作业、做实验、帮徒弟磨课……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内都是她忙碌的身影,直到晚上7点多她才坐上班车回驻地。2018年8月25日,为响应教育部“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56岁的江敏义无反顾踏上支教之路,全身心投入边疆的教育事业。

她从不“打发”一个学生

“一次月考,我化学考了班上倒数第一名,内心很沮丧。江老师找我谈话,她没有批评我,就是让我有问题就去找她。我觉得她特别亲切,就经常去找江老师问题目。”学生沙依拉告诉记者,无论有多忙,江老师都会停下手中的工作给她讲题。“有时候她实在太忙了也会安排其他老师给我讲,不会打发我走。江老师还会送我小礼物,上次她从博物馆买了一把别致的尺子送给我,提醒我学习要精准,不能含糊。我把这把尺子放在书桌旁激励自己好好学习。”

无论是考倒数第一名的学生,还是一名普通学生的家人,或是同事家的孩子,经常都能收获来自江老师的问候和礼物。

“江老师经常送礼物、送书、送吃的给我们,她对我们的关心细致入微。有一次我们班级群里通知缴费,我没看到交晚了,江老师还找我谈话,问我是不是经济困难,要不要她帮忙分担,让我非常感动。江老师还经常去我家里家访,见了我都会让我向奶奶和弟弟问好!”学生阿贝丹说话的时候,大大的眼睛都有些湿润了。

抽象的化学要让学生“看得见”

伊宁三中的化学实验室条件有限,江敏常常自掏腰包,从南京买来很多先进的仪器,如压力传感器、四色ph试纸等,改变了以前传统试纸现象不明显的问题。有些实验没有条件,她就创造条件,到处托人采购设备、实验药品等。

江敏常常说,要用教师的勤奋和努力点亮课堂,点亮学生的眼睛,抽象的化学要让学生看得见!伊宁三中化学教研组董庆荣老师介绍,以前,学校的化学课对实验不够重视。江老师来了以后,基本每节课都会认真地准备实验,而且她的实验是互动、鲜活的,是让学生看得见的,让学生看到后有所思考的。

霍晨晨老师用“无私大爱”形容恩师。“江老师不仅自费为实验室添购设备仪器等,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还承担了很多其他的工作。比如在高一年级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化学模型制作和化学创新实验。每周一晚上,江老师还为高三尖子班的培优班上两三个小时的课。在江老师的坚持和指导下,学校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化学奥赛。”

她的每一节课都是公开课

援疆期间,江敏上的每一节课都挤满了来听课学习的老师。无论是实验课还是习题课,既有本年级的老师也有其他年级的老师,既有本校的老师还有外校的老师。伊宁第三中学化学教研组组长张立群感叹道:江敏老师的每一节课都堪称公开课,她的徒弟遍布整个伊宁市。

在江敏老师的影响下,伊宁三中这支化学教研团队生机勃勃,化学学科建设突飞猛进。徒弟吴悦老师告诉记者:“江老师特别关心我们年轻老师。为准备伊犁州《名校长工作室》教师技能基本功大赛,江老师一遍一遍地帮我磨课,有时候磨到凌晨1点。最终,我获得了化学组的二等奖。”

原本只是学校实验员的孟军也参加了学校教学研讨课讲课。他的教案在江敏的点拨下被颠覆,他用了半个小时熟悉新教案,最终获得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被大家戏称为“扫地僧”。

伊宁三中化学教研组董庆荣告诉记者:“江老师是一名真正的大师,她在指导老师教学方面很有耐心,毫无保留,循循善诱,只要你愿意学,她就愿意教。我们学校几乎所有的公开课她都参与,全程跟踪。她的到来,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化学这门课的荣耀,而且让学生也爱上了这里所有的化学老师。”

一年半的援疆时间转眼结束了,当其他老师准备踏上归途时,江敏却选择了留下,参加第二批援疆行动,一教又是一年半。江敏说,通过从高一到高三一个完整的循环下来,三中的老师们对高中三年化学的教学也有了相对稳定的认识,这样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才能在伊宁得到更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