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世界现代化版图的东方巨变
阅读数:1375 本文字数:3015
2021年10月31日拍摄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新华社记者 蒋中呈 摄
①
②
③
图①: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是“澜沧号”动车组通过中老友谊隧道内的两国边界。
新华社记者 曹安宁 摄
图②:这是2022年6月8日拍摄的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的局部。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图③:这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新华社记 吴鲁 摄
回望历史,中国用几十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国现代化成就雄辩地证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作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超大样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无疑将改写世界历史进程,深刻影响人类进步方向。
改变中国 影响世界
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国现代化之路开辟了新天地。从对新生政权的设计建构,到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再到“三步走”的战略;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再到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从进入新时代吹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到开启新发展阶段“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更加落实落细,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图景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
看似“平地起高楼”,实则“根深才叶茂”。无论是新中国的改天换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还是近十年来的惊天动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如磐初心,正转化为改写历史的惊天伟力。
改写现代化世界版图——
迄今为止,全球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和不超过10亿人。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3679亿元跃至2021年的114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8%升至18.5%,中国令人叹服的经济发展成就正加速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东移。
超大人口规模、超大国土空间、超大经济体量、超大国内市场……在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历史变革中,中国之“大”注定了对世界的影响之巨。
开辟全球发展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发展自己的同时造福世界。
从1978年的2.3%,到如今多年超过30%,这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飞跃。入世、世界工厂、自贸区、进博会……一个个热词,见证着中国成为全球增长“火车头”的成长之路。
“一带一路”推动互联互通,勾画合作蓝图,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累累发展硕果。一座座“连心桥”、一个个“繁荣港”、一条条“幸福路”,深刻诠释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的意涵。
从共享“发展机遇”,到分享“发展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增益全球发展的同时,开创了世界发展理论新谱系。塞尔维亚前总统鲍里斯·塔迪奇认为,中国给“现代化”一词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推动全球治理新变革——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国际社会面临前所未有挑战。
随着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以更加积极作为、敢于担当的姿态,为破解全球难题贡献中国方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力度参与全球治理,为全球治理模式提供了不同于“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的新选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主张平等尊重、团结合作的秩序观……习近平主席以中国智慧引领全球治理理念创新,站在人类前途命运高度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明确了方向。
开放命题 中国答卷
如何走向现代化,这是一个需要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加以审视的开放命题。新时代的中国做出了开拓性的回答:
摒弃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两山论”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推动当地实现从“靠山吃山”向“养山富山”的范式转变,探索出一条实现经济与生态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新路。
走自己的路,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中国突破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互对立的传统观念,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活经济发展;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串联式”发展过程,中国坚持“并联式”叠加发展过程,全面推进现代化,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变身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
中国探索 启迪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一元定式”,让现代化道路选择从“单选”变为“多选”。回顾探索历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民为本,改革开放,独立自主,和平发展,融入世界……一个个现代化“关键词”浓缩着中国人民的发展智慧,给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带来借鉴和启示。
——坚强领导,现代化的“掌舵人”。
现代化进程,需要先进坚定的领导力量,在中国,这个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举旗定向、调度资源、协调利益、应对挑战,无不需要一个先进高效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聚合力,牢牢地把国家各种要素资源编织在相互联动的架构中,共同推动现代化航船行稳致远。
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也保证了政策延续性和稳定性,避免了西式民主体制下的“翻烧饼”,让现代化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
——以民为本,现代化的“指南针”。
现代化进程,需要凝聚民心的价值基石,在中国,这个根本价值遵循就是“一切为了人民”。
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底色是社会主义,其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唯有以民为本,现代化进程才能凝聚广泛的社会共识,才会有稳定的政治基础,人民创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激发,为推动现代化进程提供不竭动力。波兰前副总理格热戈日·科沃德科说:“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得到人民的支持,是中国不断取得发展成就的关键。”
——改革开放,现代化的“动力源”。
现代化进程,需要开放灵活的政策应变,在中国,这个原则可以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因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在统筹政府与市场、自由与秩序、权利与权力、公平与效率等关系时,才能平衡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力图找到帕累托原则最优点,实现人民福祉最大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正是解放思想带来的伟大制度创新。曾多次来华参加两会报道的乌克兰《每周镜报》资深记者阿列克谢·科瓦利认为:“正因为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有力推动和保证了改革开放进程,探索出一条从中国实际出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
时光镌刻坚实步伐,历史见证壮阔行进。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同世界各国一道,为和平发展尽力,为团结进步担当,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世界。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