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在美的世界里遇见

——读蒋勋的《此时众生》

    本文字数:1665

马联平

我仰慕蒋勋先生久矣。虽然《此时众生》是我买的他的第一本纸质书,但他的有声作品却入手了许多:《蒋勋细说红楼梦》《蒋勋细说庄子》《蒋勋还原诗经之美》……加上,我很早就关注他的公众号,经常阅读他的一篇篇美文,观看他的短视频讲座,所以,对我来说,蒋勋就像一位最熟悉的陌生人:我沉醉于他亲切又柔和的声音,喜欢他睿智渊博的头脑,满腹经纶,又多才多艺;他的形象儒雅温润,非常平易近人;他的文笔清新隽永,犹如静水流深,有感性之美,更闪烁哲理之光。恰如林青霞所评价的,“他是我唯一的偶像!”

而《此时众生》果真没让我失望。这本书是蒋勋的生活周记,横跨整一年的时光,横亘二十四个节气,在夏秋冬春的四季流转中,他笔耕不辍,用细致入微的体验、观察和感悟,感受着自然万物中众生的美好。五十篇美文中的每一篇,不仅是一篇篇精美雅致的小品文,更是一帧帧赏心悦目的小品画,每每观之赏之,那种美妙鲜醇的滋味,让我如同饮了一杯汤色纯正、韵味悠长的好茶,齿颊留香,沁心润肺。

蒋勋在书中说:“我想记忆生活里每一片时光,每一片色彩,每一段声音,每一种不可察觉的气味。我想把它们一一折叠起来,一一收存在记忆的角落。”

确实,他记录了有季节特色的花草树木,如夏天的桐花、月桃、相思木,秋时的叶子、翅果、苹婆、栾树,冬季的银杏、寒林等;他记录了山川大地的晨昏光影、林风潮响,有夏天的萤火、大雨、溪涧、瀑布、月升,秋时的沙滩、秋水、回声、潮声,冬季的候鸟、温泉、野溪、风景等;他还从社会层面的芸芸众生入手,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领悟力,记录他对肉身、品味、风尚、布衣、吾庐、城市、速度、输赢等方面的思索和剖析,体现着他丰富又深邃的内心世界。

阅读的过程轻松愉悦,让我如沐春风,如临山涧,更重要的是,能触景生情,找到共鸣点。

譬如,他写“栾树”:“我散步的时候,低头看到地面铺满一片细碎的黄色落花,抬头看,才发现是一排栾树……和容易被错过的黄花相比,倒是栾树艳红锦簇的蒴果引人瞩目……栾树花显得沉静,而果实却艳红一片,如火炽热。”这些让我想起城市的许多主干道上都栽种着栾树。记得上下班途中,我常常和它们凝望,发现它们虬劲弯曲的枝干,如同身材细柔、曼妙无比的舞女,而每每到秋天,也会被树下那密密麻麻铺满一地的细碎黄花所吸引,而栾树的蒴果确实花团锦簇,美丽无比。蒋勋提醒着我们物候时序的变化,让我们粗糙的心磨洗得温润一点,与自然隔绝的眼目稍稍睁开,在俗世繁杂的事务中短暂抽离,驻足停留片刻,看一看与我们共生共长的自然界这些美丽生灵。

在阅读时,我最佩服的是蒋勋先生一些独特的见解,如果他没有横贯中西的学识学养打底子,没有纵横捭阖的比较视野,是绝对不会在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中,能如此长袖善舞,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每看到精彩处,我不仅用笔画出一道道杠杠,还动手做笔记,就像饥渴的学生在聆听一位学富五车的学者在上课。

一直致力于美学传播、自诩“对美贪婪得无可救药”的蒋勋,在这本书中,对“美”所进行的林林总总的阐述非常有见地。

他在《栖霞》一文中说:“美”使我们沉默,“美”使我们谦卑,“美”使我们知道生命存在的辛苦与甘甜,艰难与庄严。通过“美”,我们再一次诞生,也再一次死亡。

他在《溪涧》中发问:简单是不是美最基本的素质?

他在《瀑布》中确信:有一天,也许经过多少艰难之后,才会领悟:“美”,只是回来找到自己。

他在《叶子》中感叹:美是不是生命艰难生存下来最后的记忆?美是不是一种辛酸的自我完成?

他在《渲染》中肯定:艺术里的美,常常并不是现象的真实,却是真实过后的回忆。回忆,需要时间的渲染。

他在《品味》中笃信:许多生命中的美,并不是物质,没有实际利益,但是,情动于中,留在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却。“美”好像是心里埋藏很久的记忆,搁置在角落,连自己也忘了,却忽然被触动,深藏底层的生命,一时被呼唤了起来。

此番林林总总,让我内心也无比窃喜:指尖翻动《此时众生》的每一页,恰似在美的世界里的遇见:遇见了这本能触动心灵的美书;遇见了对我于美的点点提醒;也让我得以通过此书所打开的窗口,遇见在俗世中那些属于我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