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南京出台新政深化高校与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创新
每年为专精特新企业输送5000名以上技术型人才
本文字数:1303
本报讯(记者 朱波)南京市政府日前发布《南京市深化校企协同创新建设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示范城市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推动在宁高校与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创新,加快建设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示范城市。
《措施》包括建立校企合作协同机制、构建梯度培育孵化体系、推进原创技术市场化应用等23条内容。其中,在建立校企合作协同机制中,提出组织1000家专精特新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联合体、技术创新平台、技术导师、博士生人才、专利开放许可等重点领域,梳理企业发展的短板弱项。根据企业成长的实际需求,与100家高校签订校企协同创新协议,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推动高校和专精特新企业长期深度融合。
构建梯度培育孵化体系,引导企业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对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标准梯度成长。加大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争取部、省对校企合作企业获得专精特新认定支持,力争到2025年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0000家、1000家、300家、30家。
推进原创技术市场化应用,支持高校科研人员、大学生创办企业,入驻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孵化器(含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载体,加速推进原创技术市场化应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技术工程化平台和产品应用转化平台,加速引进、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对初创企业发生的房租费用,各区(园区)根据企业成长情况给予最高100%补贴、最长不超过三年。
《措施》提出引导校企联合技术攻关,支持与高校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先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在申报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时予以优先支持,每项支持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对与高校联合承担国家关键技术攻关任务的专精特新企业,按照企业研发总投入的15%、最高1000万元给予支持。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开放业务场景,支持校企合作的应用场景先行先试,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发的产品,优先纳入《南京市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按政策给予支持。
同时,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将产业链上下游有优势、有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和有关重点学科的高校、科研院所组织成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对评价优秀的备案创新联合体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信创产业重大平台等企业,按国家和省拨付到账资金给予1∶1配套支持。并强化省、市联动,完善资源共享协同机制,推进科技资源的数据交汇及全流程服务管理。鼓励企业利用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云平台创新资源,落实地区联动职责,按照省创新券实际兑付情况,给予1∶1配套支持。
在此基础上,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企业持续提供科技公共服务,对绩效评估优良等次的平台最高给予不超过500万元的奖励。还提出加大技能人才培训支持,构建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职业院校与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开展联合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每年为专精特新企业输送5000名以上技术型人才,不断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