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阜宁:两条上扬“曲线”聚合创新“强磁场”
本文字数:1314
本报讯(记者 刘蕾蕾 通讯员 林会 唐瑭 周永祥)汽车在高速行驶状态下,一旦爆胎后果不堪设想。而今这一最令驾驶员担惊受怕的难题,已被江苏托普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的劳模创新团队攻克。他们潜心研发的具有防爆胎性能的车轮,即使在轮胎爆胎的情况下仍可保持车辆平衡,一举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在阜宁县,像这样勇于创新、合力攻坚的团队已达26个。在他们的努力下,很多棘手的难题都被破解,每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不下于30个。
注重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是阜宁县总工会始终秉持的工作理念,他们将其作为弘扬劳动精神、赋能职工成长的主抓手,树立目标意识,明确核心任务,加强工作指导,坚持“六有”(有工作室标牌、有场地经费、有领军人物、有创新团队、有工作制度、有课题成果)标准,并主动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领衔、广大职工踊跃参与的创建格局。
从“0”到“1”,从“1”到“N”。全县劳模创新工作室数量在县、镇、企三级工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持续增加,创新成果同步增长,凝聚成两条持续上扬的“曲线”,产生了劳模及团队锐意创新、引才聚才的“强磁场”。
据阜宁县总工会负责人介绍,他们每年在各级劳模中选树一批不同类型的工作室进行重点培植,由劳模“担纲领衔”,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唱主角”。并以此为示范,充分发挥其“孵化器”“聚宝盆”效应,使工作室由“一人冠名”向“众星拱月”转变,由“单打独斗”向“团队攻坚”拓展,逐步实现由“盆景”向“花园”的扩张。
省劳模、江苏东方滤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东带头建起全县第一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12项国家发明专利。在他的影响下,阜城滤料产业园内的15名各级劳模纷纷带领职工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协作等活动,不但为企业人才孵化、科研创新和技术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还为企业带来上亿元的年收益。
“这里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东方滤袋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崔丽丽自加入劳模创新团队后,潜心钻研滤带每一道工序并大胆改革创新,既节省了滤带扒圈用时又提升了产品质量,在全国滤料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今年被评为市劳模。同样,全国劳模、中铝稀土(阜宁)有限公司质检部主任高为正领军的6人创新团队,研发出低氯根无油碳酸铈产品以彻底无油、氯根低于15ppm的优势,不但填补了国内稀土市场空白,还畅销日美欧市场,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年为公司增加利润1000多万元。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由江苏大工匠、全国职工创新能手赵云峰领军的“阜宁供电公司汇智创新工作室”,自创立以来已拥有30多名成员,每年都有发明专利面世,且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有13人取得工程师职称,有11名团队成员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在其影响下,全县20多个供电所成立了100多人的技术创新攻关小组,开展技术交流、课题攻关等活动,营造了“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源、时时是创新之机”的浓烈氛围。
眼下,阜宁工会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葡萄串”和“虹吸”效应加速显现,由此催生出各类技能型人才1200余人,每年的发明专利都以两位数递增。在县总命名的30名“金牌职工”中,70%是在劳模创新工作室中崭露头角、脱颖而出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