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圆梦路上,她们如鲜花般绽放
本文字数:1621
领取学士学位证书
李晓桐
刘慧
曹利利
本报记者 胥明虎 通讯员 于菁 陈申
“用工会补贴的钱,读自己想学的专业,拿国家承认的学历!”徐州市总工会开展职工学历提升的这句宣传口号,在当地职工中广为流传。求学圆梦的温馨品牌,在一茬茬如鲜花般绽放的毕业生中,留下了越来越多的励志典型和圆梦故事——
李晓桐:带娃上学,一直坚持没放弃
“刚毕业那两年,就因为是大专生,每投一次简历都石沉大海。”只有大专学历的李晓桐求职路可谓是历经坎坷。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晓桐看到徐州市总工会有职工专升本学历提升,她丝毫没有犹豫,通过工会平台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
入学考试时,李晓桐正处于怀孕初期,孕吐反应强烈。家人劝她放弃,但是她坚持要去考试,丈夫只能默默地用行动支持,一直坚守在校门外,随时等着接应支撑不下去的她……
3年求学路,李晓桐一边带娃儿,一边上班,一边学习。靠着提高工作效率挤出时间完成网上课程,利用休息日抽出半天时间完成测试。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学期,到最后截止学习时间时,发现因为疏忽,还有一部分课程漏学了。时间紧迫,但是白天的工作生活还不能耽误,只好开夜车。
“为了让儿子能睡个安稳觉,我只能把他哄睡着之后,把笔记本电脑拿到床上戴上耳机,半躺在孩子旁边听课做题,基本上每天都是听着听着睡着了,有时一个激灵儿醒过来又接着听。”就这样坚持完成剩余的课程和测试。
捧着沉甸甸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李晓桐喜极而泣:“幸好我一直坚持没放弃,多谢市总工会的鼓励支持。”
刘慧:三年圆梦,用知识改变命运
90后刘慧,是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的一名普通农民。2012年从徐工技校毕业后,进入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从事自动焊接工作。这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拿到一个大学文凭。
2019年2月,刘慧看到工会通知,发现参加求学圆梦行动进行学历提升不仅有1000元的补贴,还能领取市总工会的2000元励志奖学金,于是报考了工会合作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商管理专业,开启了在职求学之路。
“最大的困难是学英语”,刘慧说,因为毕业多年,对英语比较生疏,加上没有语言环境,学习起来感觉到非常吃力。她几乎推掉了所有的娱乐活动,给自己制定了一整套英语学习计划,“枯燥,厌学,硬着头皮学,最终英语统考取得了差8分到满分的好成绩。”2021年7月,她如愿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本科学历,并取得学位证,因成绩优异被学校评为“优秀毕业生”。
三年的圆梦之旅让刘慧眼界大开,文化水平、业务能力迅速提升,她也从一名普通一线职工走上了企业管理岗位,工资增长了30%。刘慧每次都感慨地说:“知识改变命运!”
曹利利:心系建工,终成“双料律师”
2004年,20岁刚出头的曹利利大学毕业后,从事过一段时间网络技术工作。2012年通过司法考试后,成为一家规模企业的法务工作人员。按说工作不错了,但她并不“安心”,因为她心中有个挥之不去的“建工梦”。于是,她通过徐州市总工会报名参加了中国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历提升。
学业期间,曹利利适逢结婚生子,老大2015年出生,老二2017年出生。她顶住各种压力,挤出所有碎片时间投入学习。回忆起那段日子,曹利利记忆犹新:“有过奶孩子、带孩子、工作和学习科目的冲突,也有过月子期间需要参加期末考试的压力,但是所有的困难在梦想面前,都不是问题,我都能克服。”就这样,曹利利终于顺利拿到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证书。
凭借法学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双科优势,曹利利成为徐州市新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法务经理助理,因工作业绩突出,多次获评先进工作者、债权清理小能手等荣誉称号。年薪翻倍的同时,也圆了自己成为建工律师的梦想。
但是2020年9月31日,曹利利又做了一个职业生涯中重大的决定,离开体制内舒服的工作环境,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律所。作为律所合伙人,曹利利主攻建工案件,收入倍增,资源倍增,更重要的是她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当事人——有建工企业老板、有拿不到工资的农民工、也有在工地受伤的工人。
曹利利说:“都说人生有三个阶段,一是生存、二是提升、三是奉献,现在我处在提升阶段,未来会用毕生所学,向社会回馈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