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酒痴”王海峰:创业如浪中行舟,搏击冲浪

    本文字数:1571

王海峰在品鉴产品

“习惯晚睡早起,习惯仰望湛蓝的天空,习惯站在数百年窖龄的明清老窖池边沉思……我的创业就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就是不断再攀新的高峰。”近日,宿迁市洋河镇老窖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宿迁市洋河镇老窖酒业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国绵柔型白酒核心产区,其核心品牌老字号“顺昌永”始于1843年,现为第七代传人王海峰接手,年产纯粮优质原酒300多吨,产品畅销省内外,多为高端商务、政务接待用酒、定制酒,聘请中国白酒大师陈处达先生为公司首席专家。

王海峰幼年丧父,家庭贫困。穷人孩子早当家,作为家里老大,他小小年纪就承担了养家重任,16岁进其三叔开办的酒厂学艺。三叔王林云是洋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80年代就创办了洋河镇第一家私营酒厂。王海峰从酿酒工做起,每天抡起大锹干酒糟出窖、拌料,推车、装甑……就这样循环反复的坚持5年。正所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王海峰心甘情愿地接受工作的馈赠与乐趣,感受“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糠落地,游鱼得味成龙”洋河酒的熏陶与洗礼。

20岁出头,王海峰开始从事酒质化验、质量检验;接着从事库房管理、成本核算;之后从事产品研发、酒体设计及经营销售工作。可以说,他在酒厂除了没做过董事长,其他每一个岗位都干过。凭着对这份工作的执着与热爱,他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不断实现人生价值。在继承“顺昌永”老字号之初,王海峰跪在老祖宗牌位前发誓:“一辈子做好人做好酒”。用他的话说就是以这种对老祖宗的虔诚,时刻警示自已、强迫自已、完善自已、激励自已。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海峰盘下一个倒闭的镇办酒厂。多年的摸爬滚打和社会历练,使他深谙酿酒与做人之道。虽说是白手起家,万事开头难,他依然举重若轻,用超人的勇气与智慧翻越资金、人才、工艺、市场等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山峰,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他继承祖传工艺,拜多位全国各地名师,不断否定自我,以高质量的产品敲开市场大门。他秉承道法自然,坚持手工酿造,坚持做好人酿好酒,让翻身坐起的糟醅变得多情而神秘,使一个个酒甑成为一个个倒扣的“小宇宙”,让默默无闻的产品在市场上如雨后春笋。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过去鼓励读书人发奋图强的一句俗语。创业也是一样,只有把勤劳当作一种资本,比别人在身心上付出更多,才会取得更大的收获。”王海峰经常这样勉励自己。

王海峰巧妙地利用各种条件来发展壮大自己,借外在的力量完成发展的扩张。“先谋于事”,借势造势,以最优的配置整合更多的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创造最佳的机遇,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利润。经过自己多年的打拼,他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诚信待人,结交了大量的朋友。朋友多了,合作的伙伴也多了,这些“熟人经济”中蕴藏着巨大的金矿。他善于挖掘、巧于利用、长于合作,创造出双赢的良好局面,取得长足发展。

王海峰自信地说:“创业如浪中行舟,必须坚定信心,矢志不移,果敢地搏击冲浪,才能到达成功彼岸。”风雨几十载,始终锐意向前,这是他对创业的感悟。虽然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创业成果却令人欣慰,也让人刮目相看。在他的创业历程中,一个“创”是最好的注解,显现出一个创业者的顽强意志。正因为有了这个“创”,他的事业才能在经历了一番风雨的洗礼之后,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一位诗人这样“说酒”:冷峻的外表下澎湃着内心的激情,让一种液体有了硬度,70度的原浆酒流速由缓变疾,分离糟粕,去除杂质,留下一尘不染的初心;一个窖池就是一本线装书,古朴的封面,被岁月翻动出金质的光芒,这里的酒有着水与火的双重性格;每一滴原浆,都是高粱坐化后留存在窖池里的液态舍利,注满酿酒者丰盈的心房,淳朴的酒醅藏着岁月的印记,孕育出的浓香随着黎明一路向远。这首诗好像是为“酒痴”王海峰量身定做的一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海峰正在不断跨越创业新高峰。

丁彬彬 丁龙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