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全面打造职工会员幸福之家

    本文字数:2189

为扎实推进职工服务中心赋能创优试点工作,南京市总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由权益保障部牵头,专题研究,高位推动,第一时间调研全市职工服务中心建设情况和工作现状,了解各职工服务中心开展赋能创优工作基础和过往成效。今年3月18日,市总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职工服务中心赋能创优和幸福企业建设活动的通知》,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末,实现区级以上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赋能创优工作全覆盖,并以市职工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打造品牌项目,构建具有南京特色的工会职工服务体系。

提档升级场所,完善丰富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

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新址启用后,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很大提升,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强化基础建设。目前中心设置了1500平方米的专门服务场所,内含智能化技能提升培训教室,开设普惠服务、职业介绍、创业贷款、技能培训、家政服务、困难帮扶、信访接待、政策咨询等10多个服务窗口,配备专业服务人员32名,为职工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服务。

增设服务功能。将原有的服务项目、服务清单、服务流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细化,从面向会员服务、职工服务拓展到面向企业服务、基层工会服务。线下根据新址场地优势,合理选定位置显眼、易于发现、方便取用的固定位置摆放宣传展板;线上通过中心“宁工宝”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心服务内容,同时联系工会内部其他职工服务单位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提供多样化需求服务。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中心赋能创优工作机制,结合中心实际制定赋能创优方案措施,协调发挥好各职能部门的作用,组织召开任务分配会议,细化工作任务,合理安排时序进度;制定年度经费预算,努力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工会经费支出结构,在符合相关政策的情况下,及时调整用于服务职工工作项目的支出比重,2022年度同比项目支出预算占总支出预算比率增加了0.28%。

多方融合联动,做实做优普惠平台优势项目

整合工会内部资源。积极推进“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上下联通、方便快捷、服务面广的工会普惠性服务网络体系,联合工人文化宫、天丰大酒店、职工疗养院、技协等各级工会内部资源,开展会员专属年度福利活动,推出餐饮、住宿、培训等项目,全市职工会员每年每人均可享受1次专属福利。

整合工会外部资源。根据职工切实需求,整合社会资源,为职工提供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文化学习、职业发展、购物消费等多类型服务,策划开展会员普惠“出行礼包”活动及疗休养等形式多样的普惠服务活动,打造“工惠心选”“宁工有礼”等品牌活动。

推进线上平台建设。运行维护为职工服务的微信公众号“宁工宝”,完善会员实名制服务通道,进一步丰富会员普惠服务、职工就业创业、“爱心驿站”“职工疗休养”等模块服务内容,打造新版务实高效的网络服务通道。

线上线下并行,创新提供职工就业创业服务

优化技能培训模式。组织开展“宁工课堂”线上线下培训活动,由技协、文化宫、宁工培训共同承担内容开发、培训,在“宁工宝”上发布技能培训教学视频,线下每周开设茶艺、时尚美妆、家庭照护、收纳整理、中西式面点(茶点)、育婴初级考证班等职工喜闻乐见的课程,每月计划开展2~10场次,拟实现培训80~360人次。针对新业态就业者不断研发职业培训课程、扩大优质职业培训项目供给规模,不定期组织新业态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其持证上岗,提高其行业竞争力。2022年宁工培训成功入驻人社定点培训项目名单。

线上线下稳岗就业。依托各级工会内部就业招聘服务资源以及网络招聘平台和人社局官网,有针对的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线下开展2022年“春风行动”系列就业服务活动,组织参加各类线下招聘会12场次,提供就业岗位550个、服务求职人员2600人次。线上协调组织30家大型用工企业参加江苏工会“职等你来”线上直播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259个。通过“宁工宝”微信公众号建立微信服务数据库,定期公益性发布家政服务员用工信息,满足灵活性就业需求。大力建设“关爱·圆梦”就业实践基地,预计两年内累计建设完成70家基地,最大程度地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职工及子女就业,提升就业技能素质。

增强创业扶持能力。加强与金融办、财政局、人社局、经办银行、各区总的沟通联系,做好源头参与,对于吸纳就业多、创业项目好、科技含量高的创业者和小微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上半年已审批发放贷款116笔2505万元,安置就业1446人,为符合条件的87名借款人办理财政贴息73.49万元,同时,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创业者,开展创业贷款政策专场宣讲活动,现场提供政策咨询、贷款申请等服务,指导各级工会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创业典型,扩大创业政策覆盖面。

聚焦民生需求,建立健全职工帮扶服务机制

依规使用帮扶资金。严格把好建档困难职工的精准识别和审核关,保障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稳定,6月份为82名困难职工发放第二季度生活救助金共计25.941万元。

开展特色帮扶措施。发挥好南京各级工会作用,针对符合条件的新业态就业者和其他外来务工人员开展返乡返岗交通费用补贴活动,共计为1108名返乡返岗人员发放补贴19.2万元;将市级建档困难职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困难家庭作为今年“微心愿”帮扶活动的主要帮扶对象,5月份广泛动员社会爱心力量参与认领收集10个“微心愿”。

聚焦重点帮扶对象。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帮扶服务机制,推动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线上标准化建设,帮助解决健康、医疗、教育、文化、出行、生活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依托爱心驿站,配发口罩等防疫防暑和生活物资,两年内力争向新业态劳动者和户外劳动者免费发放近2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