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全市现已开设“彩虹课堂”服务站点352个,拥有教师志愿者1.3万多名,累计服务职工子女10多万人次——
江阴“彩虹课堂”温暖职工润泽童心
本文字数:1542
记者 刘涛 通讯员 李春
“爸爸妈妈放心上班去,我去‘彩虹课堂’啦,上次我画了个妈妈,这次我要画爸爸。”昨天上午7点半,江苏阳光集团双职工姜海洋夫妇高兴地看着儿子姜雨辰走进教室,随后步行200米来到他们所在的服装车间,专心地投入一天的工作。
多年前,姜海洋夫妻俩带着女儿从沭阳来江阴工作,一度为女儿暑假没人照管而烦心。当江阴市启动职工子女暑期托管“彩虹课堂”时,他们成为了最早的受益者。“彩虹课堂”不仅解决了女儿暑期没人照看的问题,也让他们萌生了生二胎的想法,如今,小儿子也进入“彩虹课堂”,姜海洋也成长为车间工段长。
江阴市总工会以解决职工“急难愁盼”为工作导向,通过10年的探索和积累,成功实施“彩虹课堂”项目,为百万产业工人打造了精准服务、有效减负解忧的“幸福课堂”。
打造工厂里的“快乐之家”
江阴有着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的美誉,而产业发达离不开百万产业工人的无私奉献。江阴政府和工会从职工子女暑期看护难着手,把好事做到职工群众的心坎儿上,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3年,江阴市总工会联手教育等多部门,全面启动服务职工子女暑期托管需求的“彩虹课堂”项目,并依托各级工会推动项目进镇、进村、进企业,实现全市域覆盖。
“彩虹课堂”在时间安排上与职工工作时间同步,依托政府、工会和企业自身投入,整合教师义工、志愿服务力量等,解决职工子女假期无人看护照管的难题,让职工安心上班上岗,专心一线生产。江阴南泰家纺用品有限公司为“彩虹课堂”配备专职管理员,外聘教师志愿者,为孩子们定制免费的午餐、晚餐,2019年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和资金补助。孩子们纷纷表示:“我的家在爸爸妈妈的厂里!”
开发特色课程助力孩子成长
“彩虹课堂”不仅要起到托管的作用,而且要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快乐成长。围绕这一目标,江阴各级工会群策群力,一个个富有鲜明特色、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课程应运而生。
青阳镇把“彩虹课堂”和暑期夏令营有机结合,今年组织了“青心向阳·阅见美好,科技赋能·强国有我,慧心少年·育见未来,光影青春·爱伴成长”四个系列的特色课程。该镇结合当地文化教育特色,邀请非遗传承人陈惠平讲授《折断麦秆来作画》。12岁的胡星是个顽皮的孩子,在“彩虹课堂”被陈惠平讲授的麦秸秆画深深吸引,并成功制作出第一幅麦秸秆画《竹报平安》,寓意把平安献给家人、老师、同学和祖国。
新桥镇“彩虹课堂”在幼儿组开设拼音、儿歌、绘画、音乐等课程,在小学低年级组则开设手工、中国象棋、形体等课程。每周还会为孩子们放映一场经典励志电影,组织一场集体活动,比如“少儿国画”体验、“纸飞机大赛”、“大手牵小手,走近父母工作岗位”等。长泾镇的“彩虹课堂”则推出红色党史、橙色活力、国色诗词、绿色环保、青色博爱、特色乡村等十大特色活动,让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多姿多彩。
汇聚爱心共筑“幸福课堂”
“彩虹课堂”不仅成为江阴政府和工会关爱职工有力抓手,而且成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传递爱心正能量的一个新平台。
扬子江船业的“彩虹课堂”拥有一支助学义工队,除了寒暑假对企业职工子女进行义务辅导外,每周一至周五18:00到20:00,也为劳务工子女提供免费的作业辅导服务。
助学义工队刚成立时只有十几人,都是刚毕业不久新进厂的大学生,后来,更多的职工加入进来,连职工子女中的在读大学生也主动要求加入。如今,这支义工队伍发展到近100人,在职工之间架起了爱的桥梁。新桥中心幼儿园老师刘玲玲曾经是“彩虹课堂”的学生,她考上幼师后,就成为“彩虹课堂”的志愿者,只要有时间,她就会来“彩虹课堂”助教,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志愿者成为江阴“彩虹课堂”的主力军,他们正用最质朴、最真诚的方式,传递爱心。据不完全统计,至2022年7月,江阴市已设有“彩虹课堂”服务站点(爱心托管班)352个,拥有教师志愿者1.3万多名,累计服务职工子女1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