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建立涵盖四大类百余课程的宣讲课题库
南京九十六名劳模工匠打造“劳动课程”
本文字数:891
本报讯(记者 朱波 通讯员 宁工萱)8月19日,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总工会举行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暨“双进”助力“双减”劳模工匠宣讲师资培训交流活动,96名劳模工匠代表作为劳模工匠宣讲志愿者参加活动。这是南京首次举办面向劳模工匠宣讲团自身的示范性“双进”活动。南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焦勇在现场提出,鼓励倡导劳模工匠宣讲志愿者在担任特聘导师的基础上,探索进行“育苗行动”和校企合作,不断扩大“双进”的品牌影响力。
据统计,今年春季学期,南京市66万名初中和小学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超过96%,5.3万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为深入推进“双进”工作,南京市总工会联合市教育局推出“劳模工匠进校园”结对活动,聘请一批劳模工匠志愿者成为特聘导师,进校园开展多层次、分主题、系统化的宣讲。同时,市总工会精心组织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宣讲,进一步提高特聘导师的宣讲能力和水平:即邀请市教育局分享“双减”工作最新要求和进校园注意事项;中共南京市委讲师团成员岳爱武教授带领劳模工匠志愿者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朱光成分享“进校园”授课技巧及课件制作技巧;大国工匠胡胜分享“进校园”宣讲技巧。
焦勇表示,如何把抽象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具体化,让劳模工匠成为孩子们的“爱豆”,还需要认真思考,精心准备。从宣讲内容上,注重从自己从事的工作出发,讲自己最熟悉的工作、人物和事迹,言之有物、言之有效,让孩子们入脑入心。在宣讲方式上,采取贴近孩子们生活的方式和孩子们能听懂能接受的语言,同时不仅仅限于授课说理式的,也可以是实际操作式、情景体验式的,让学生切身体会劳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理性升华,并进一步丰富“双进”工作内涵。
据悉,三年来,南京市总深挖整合各行各业劳模先进和思政老师资源,组建了“劳模工匠宣讲团”和“劳模工匠宣讲志愿服务队”,建立了涵盖四大类百余个课程的宣讲课题库,打造了一批有理论、有观点、有特色的“劳动课程”,通过点单式服务、多层次系统化宣讲、推进“劳模工匠进校园”结对等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和劳模工匠的生动实践进学校、进课堂、进车间、进班组、进社区、进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