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影史最伟大十部电影第一名

《东京物语》,品读人生的余味

    本文字数:1322

 

世界上比较权威的电影榜单有三个,《视与听》、TSPDT、《电影手册》,各自的评选标准和时间不同。

自1992年起,《视与听》影评人与导演的投票被分为两份独立的榜单,每隔10年,该杂志都会邀请世界各地的影评人和导演投票选出他们认为有史以来最好的10部电影。

《东京物语》上映于1953年,1992年首次入选《视与听》影史10佳,排名影评人榜第3,2002年为第5,2012年是第3。在导演榜单上,1992年和2002年《东京物语》并没有入选,2012年空降为第1。

《东京物语》之所以成为影史最伟大的10部电影第一名,靠的不是技巧,而是思想与内容。电影的艺术造诣很高,观影门槛却很低,意味着电影面向的是大众与专业两个群体,接受更多人的批评,但在这么多人和不同国家的审视下,《东京物语》在中日欧美的评价依旧很高,是因为片中有每个人都可以共情的爱和现实。

《东京物语》是新现实主义,思想和内容看似俗套,也很沉闷。但这不是一家东京家庭的物语,而是所有家庭的故事,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以及自己的阴暗面。

这就是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他的电影看完后后劲很大,也没有多少娱乐性,可是他的电影却可以成为经典,因为拍的不仅仅是电影,而是一个人的一生,更是一个人如何为人处事、如何面对人情世故、如何与父母相处的教学片。

看《东京物语》就像品读人生的余味,每位观众都能在片中拿到部分人生道理,用于今后的生活中。

小津用电影教人们如何去爱、如何去包容,如何面对现实,如何平静地活下去,他的电影会让人的生命至少延长三倍。

这并不是一部一眼就能爱上的电影,需要时间的沉淀。有些电影,年轻时看觉得很无聊,年长后再看觉得很残忍,有过生活经验,经历了一些人间冷暖,生离死别后回看,一切都不同了。

《东京物语》就是这样的一部片子。剧情平淡如水,古典主义的叙事方式,没有多少戏剧冲突,把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娓娓道来,可在这份平淡中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流。

这部电影哀而不恨。哀在父母年纪大了,儿女却离他们越来越远了;哀在不是老人话少了,而是他们没有朋友了;哀在父母到了儿女家,要看儿女的脸色行事了;哀在老人适应不了时代的变化了,慢慢地被社会淘汰。

不恨则在于电影中没有一个坏人。儿女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他们过得也不如意,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来尽孝心。他们从乡下来到大城市打拼,与父母渐行渐远,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缠着父母到处玩,趴在妈妈的膝盖上睡觉,跟着爸爸看烟花。他们都成年为人,成了父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与父母的感情更像是血缘关系的尽义务。不是他们变得冷漠了,而是他们有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跟他们成了两代人,思想、生活差别太大,没有共同语言,聊天也就变成了应付和一问一答,看起来很尴尬。

父母对成年的他们来说只是维系家的纽带,一旦这根纽带断了,家也就散了,兄弟姐妹之间不会有太多的联系,变成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东京物语》用两个小时勾勒出人生百态,情感世界的千沟万壑。

一个人时,无忧无怨;两个人时,欢乐无比;三个人时,日渐冷淡;一群人时,各自生活;两个人后,互相扶持;一个人后,时间变得好漫长,后悔不该那么做。

这就是《东京物语》的魅力,从来不在电影中说教,但它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角色,每一个画面都能叫人冷暖自知。

小津安二郎,不仅是一位电影大师,更是一位看透人生的大师。

赵叶舟 宁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