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南京:438.06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渡难关

    本文字数:1071

本报讯(记者 朱波)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了一定影响,部分市场主体面临着较大困难。南京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推出了哪些应对举措?7月21日,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南京市采取一系列助企纾困举措,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促进经济复苏回暖。截至6月底,全市各类中小微企业已享受到各项税费减免缓缴和资金补贴等共计438.06亿元。

据介绍,南京市针对新冠疫情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发挥营商环境稳定经济的“压舱石”作用,努力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一方面切实助企纾困,出台了《“同心抗疫,携企同行”助企纾困二十项举措》《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增强服务业发展韧劲的若干措施》《金融支持南京市经济稳增长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举措,促进经济复苏回暖。针对住宿、餐饮、零售业等服务行业主体,下达三批复市复业补贴共计922.1万元,惠及经营主体2200家以上。另一方面,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该市四套班子领导集中走访企业,市级各相关部门选择业务骨干作为驻企服务专员,实行机关党员干部驻点制度,进行“一对一”服务,对企业生产物资、关键零部件、物流运输等进行全方位服务保障。同时,加快完善“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目前已汇聚全市惠企政策224条,事项469项,企业基础信息、纳税信息、参保信息等基础数据约1100万条。2019年、2020年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南京市的营商便利度排名均处于第一方阵。国务院在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中,南京市“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家服务日”等三项举措受到点赞。栖霞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不见面审批”改革;雨花台区首创“及时雨”政策直达平台,实现“让政策找人、让数据匹配、让资金直达”。

南京还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在畅通劳动力要素自由有序流动方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意见》,市落户门槛设置更为合理,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在省内率先实现了对省内其他城市社保缴纳年限的累计认可。苏皖两省已签订“南京都市圈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互认框架合作协议”,制定《南京都市圈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互认实施方案》。签订《南京都市圈内专业技术资格和继续教育互认协议》,加速推动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和继续教育等证书都市圈内互认;建立资本要素市场化联动机制,主动对接上海科创板,积极利用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南京)等平台服务都市圈企业赴科创板上市融资;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改革配置,在市级科技计划中试行揭榜挂帅、经费包干制、赛马制等新型组织管理制度,在技术路线决策、科研经费管理、科研团队组建等方面赋予创新主体更大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