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父性江南的美学呈现

——读黑陶《百千万亿册书》

    本文字数:1665

胡忠伟

近年来,黑陶的作品以“井喷”之势火遍大江南北,他的书写引起众多名家的注目。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极度文丛”中,黑陶的作品就有六七种之多。从《泥与焰:南方笔记》到《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从《中国册页》到《夜晚灼烫:凝定的时间肖像》,黑陶一路“狂飙突进”,仿佛“一匹文学的黑马”,行进在“文字的密林”里。他“华夏星空图式的独异写作,烈焰锻炼后凝固而又幻美的文字品质”(刘烨园语),呈现着现代汉语的美学“高格”,深深地吸引着我的阅读目光。

《百千万亿册书》是去年12月出版的,距他上一本书的出版仅仅半年时间,可见他书写的狂热和内在生命能量的强大。在本书后记中,黑陶深情流露:“这些源自祖先、被我敬惜使用的汉字,这些断片式的似乎无穷的人类篇章,带着我的体温,它们散漫、云游,又渐渐汇拢、聚集。这个独特的、由我创造形成的文字星系,期待在幽暗、无限的宇宙中,与你相遇。”我看到一个汉语写作者的虔诚和热望。他以自己独异的书写,为江南作着最原始而又充满诗意的美的表达。犹如汉语中的凡·高,“黑陶式”强烈的语言和情感,为我们绘就了从不熄灭的南方故乡。

江南,这块神奇的土地,美丽,富饶,“这块地域,像硕大粗艳的琥珀,透过重体力劳作和清贫世俗生活的外围,能看见在它的内部,那晶莹的、昼夜不歇的熊熊火焰。”(《南方》)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黑陶慢慢形成了属于他私人的南方文学传统,越来越被这种传统所影响、牵引。火焰和大海,这两种独特的江南元素,滋养了黑陶这位南方之子。评论家刘烨园指出:“黑陶的散文,已为南方文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一般意义上我们理解的江南是阴柔的、母性的,但在黑陶看来,江南呈现给他的,更多的是一种父性。在《江南片断:旧文和访谈》一文中,黑陶对此有所阐释:“广义的江南,就是一个巨大、父性的容器,任我在其中行走和书写。这个父性的巨大容器,像无尽矿藏,它饱含了无尽的诗篇和书籍。古奥、深巨的中国南方,是属于我个人的父性容器,其中,蕴藏了百千万亿册书。它就静静地等在那里,等待着前来求索的每一个人,你有多大生命能量,它就馈赠给你多少。”

因此,黑陶倾注大量精力,用古老的祖国文字书写着江南故乡的丰茂与诗意。中国南方,是黑陶的立足所在,是他自己的一块地理意义上的个人根据地。构成本书的所有篇章,就植根、生长并蓊郁于黑陶个人的认识和生活的南方。

这本《百千万亿册书》收录了黑陶2021年春天所写的100多篇散文,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为名,分为火书、土书、金书、水书、木书五个部分,包含了客观实录、主观幻想、地理、人物、信函、引文、短小说、诗歌、电影技巧、日记、民间传说、风水、呓语、考证、梦、五行、历史、神话、签卦、回忆录、访谈、对景写生、旅行记、文献改编等多种内容和体裁,是一个崭新的,文学与其他学科、文学与自我生命、文学与他者生命混杂呈现的散文空间,构筑成了“黑陶式”的汉语宇宙。

评论家刘烨园说过,“火候到了,写张便条亦有韵”。透过这本书中的每一篇目,我们都能感受到黑陶的生命激情和汉语创造的秘密。在《南方星空》一文里,黑陶对中国南方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的星空,进行了诗情画意般的文本呈现,如他写上海的星空,“由人类伟大的科技重塑。这是亿万璀璨,似乎永远不会停熄的幻感灯彩。它繁华而冰凉,热烈而又冷漠。在冰凉、冷漠的镜像中,上海星空泄露了它隐藏的本质:人造式的虚假。”语言的犀利,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直击大城市所隐潜的病灶。在此文的最后,黑陶写道:“浩瀚盛大的江南星空,照耀黑夜,也照耀黑夜中,那个,仍然醒着的我。”在后工业时代,故乡的事物日渐干涸、稀散,不唯外在的物质,就连人的心灵疆域,也被时代的洪流折腾得浮躁、疲惫不堪,但是,肉身的滞重,仍阻止不了人类想象的翅膀,阻止不了人类思想触角的伸展,由微观达到宏观,由微观地域的写作,来呈现宏大宇宙,这就是黑陶书写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所在。

“我狩猎的目标是整个看不见的世界,而且我倾尽一生,在词语里试图捕捉这个世界,用词语击中它。”我们祝愿黑陶,在他的文本书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