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集体协商健全企业薪酬激励机制典型案例(一)

能级协商稳队伍 技能提升促发展

    本文字数:1333

【协商背景】

南京大吉铁塔制造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位于南京市浦口经济开发区,现有职工812人。公司先后参与了国内外数以千计的输变电工程,产品出口亚、非、欧、美五十余个国家。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职工技能水平决定着产品质量,尤其是拼装工和电焊工的技能水平,在铁塔制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公司工资分配制度固化等多种原因,高水平的拼装工、电焊工流失率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招人难、留人更难的局面。自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来,国外订单全部取消,国内行情仍不明朗,职工收入得不到保障,部分有技能的职工出现了跳槽的念头,职工队伍极不稳定。

【协商过程】

工会提出以“能级工资”稳定职工队伍,以技术提升促进企业发展的协商思路,并形成“能级工资”专项集体协商方案提交行政方。工会对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类分析,确定了两个重点议题:一是对技术津贴相关内容的协商,包括实行技术津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技术津贴的范围、获得技术津贴的基本条件和技术津贴的标准;二是对荣获各级地方或行业技术竞赛奖、荣誉称号等,公司给予配套奖励的标准。

在协商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应首先建立公司的职工技能等级评定机制。在职企双方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大吉公司职工技能等级评定的具体办法,为公司职工技能等级评定、享受技能工资待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轮协商,双方就“能级工资”实施的范围、技能等级的评定与管理、“能级工资”执行标准等达成了一致意见,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全票通过后,行政方与职工方签署了《“能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为保证合同的有效实施,职企双方就推进工作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是技术评级先在管塔分厂的拼装和焊接两个工序开展,视情逐步向其他工序推广;二是由体系办、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工艺部、质检中心会同管塔分厂成立级别评定领导小组,对电焊工、拼装工进行有条件的级别评定;三是级别评定实行动态化管理,对技术工人的级别不搞终身制,原则上每年评定一次,最长两年必须评定一次;四是由工会、人力资源部制定详细的级别评定方案,形成专项协议条款,履行相关规定程序后实施。

【协商成效】

公司对于技术职工定期进行技能级别的评定,实行评聘结合、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等办法,2020年就有35名拼装工、54名电焊工被公司评定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工(占管塔分厂的拼装和焊接两个工序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给予相应的“能级工资”补贴。通过技能级别的评定,公司内部师徒结队、老带新和比学赶帮超已经形成风气。

根据合同约定,公司对通过技术等级评定和获得相关荣誉的职工给予奖励:一是对拼装工、电焊工实行四级18档的能级补贴方案,最低每月补贴200元,最高每月补贴1500元;二是对参加技能竞赛和技术比武获得名次的,公司按获奖级别给予一次性配套奖励(区级2000元、市级1万元、省部级3万元、国家级10万元),对获得本企业内部技术类前三名奖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500元;三是车间班组荣获区级(含)以上荣誉的,公司按个人奖励标准的1.2倍给予团体奖励。

近年来,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公司年度销售收入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建立了“能级工资”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技术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工作效率逐步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成本消耗大幅下降,不仅使企业快速走出了困境,职工收入也逐年增长,实现了企业和职工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