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激活创新发展的“一池春水”
——常熟市总力推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
本文字数:1162
3月28日晚20时,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内灯火通明,一场围绕盾构机“智能化管片拼装系统”的集体攻关行动“激情上演”,主持这场行动的是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江苏省劳动模范、总工程师肖军。像这样的攻关行动如今在中交天和已成为一种常态。
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集盾构设计、全链条制造、服务、地下通道管养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和创新是中交天和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制胜法宝。2020年公司创建以江苏省劳模、总工程师肖军为领军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并集聚了一大批优秀技术骨干。团队现有技术创新人才1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1人、中级工程师8人。肖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成立10多个创新课题攻关小组,围绕设计研发、技术攻关、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取得丰硕成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翅膀。“超大直径常压刀盘刀具技术”“主驱动伸缩摆动系统”等8项关键技术填补超大直径盾构机领域技术空白,广泛应用于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北京东六环改造、珠海兴业快线(南段)工程等项目,在国之重器上镌刻下“中国骄傲”的绚烂笔画。
肖军劳模创新工作室是近年来常熟市总工会大力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的一个缩影。常熟市总工会聚焦“美丽常熟”建设,充分发挥劳模先进示范引领作用,按照“谋划布局、凸显特色、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基本思路,大力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
位于常熟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端木银熙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常熟众多创新工作室的又一典型。2015年,这家工作室被省总工会命名为省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领军人,有着“江苏袁隆平”之称的全国劳模端木银熙,常年往返于常熟基地和海南三亚,潜心研究育种技术,带领团队成员承担了30多项国家及省市农业科技重大攻关项目,先后有17个水稻新品种通过省级和国家级审定,并在江、浙、皖、鄂等省市推广种植,种植面积累计超过3500万亩,增产稻谷10亿余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0多亿元。
在实践中,常熟市总工会通过按需创建与考核激励相结合,推行“网格化”管理、“行业化”运行,按照企业、农业、服务业等类别,组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并以联盟为单位定期开展科技沙龙、技术协作等交流合作活动,着力构建“企业主建、乡镇主管、工会主控”的良性发展格局。同时,积极探索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大师创新工作室横向互动机制,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不断放大劳模创新工作室品牌效应,充分激活创新发展的“一池春水”。
2020年常熟市总工会出台《常熟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从创建标准、申报考核、跟踪问效等方面对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进行规范,有力地推动全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2021年,全市新建成常熟劳模创新工作室10家,苏州劳模创新工作室3家,下拨专项工作经费近20万元。据统计,全市58家劳模创新工作室仅在2021年就取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共108项,实现创新成果推广转化132项。
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