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杜牧《清明》的“诗眼”

王元巾 杨庆存

阅读数:1163     本文字数:2016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经典名篇。这首诗描述清明时节主人公雨中赶路的愁苦心境和问询牧童的瞬间情形,抒发异乡思亲的沉痛心情。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起笔破题,既是自然背景的描述,又是全篇感情基调的铺垫,暗示了诗人凄冷的物理感受和复杂的心理情绪。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紧承首句意脉,点明诗中主人公的“行人”身份和正在赶路的状态,“欲断魂”三字是此篇的“诗眼”和理解的关键,特别突出了极为沉痛悲伤的心境。三、四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采用生动活泼的问答方式,透露以酒解愁的心理活动,而牧童的肢体动作语言,不仅将作者、读者的视线引向凄迷的远方,而且以在清明时节开放的“杏花”呼应了题目与开头的“清明”,既给人留下了意乱花迷的想象余地,又暗写了诗人忧伤情怀的沉痛执着与不可解脱。全诗以素描形式将“细雨”“行人”“牧童”“酒家”“杏花村”等意象糅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自然凄迷、清淡素雅、灵动秀丽而又情感深沉的画面,创造出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凄美意境。

经典诗歌往往将情、景、事、理、趣熔于一炉,创造优美感人的意境,展现巨大的艺术魅力。杜牧这首《清明》诗以抒情为主调,因事而见情,层次分明,画面清新,易读易记。但真正读懂和正确理解本义的读者并不普遍。诗中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关键词往往被忽略:一是“行人”,二是“断魂”。“断魂”是体现全诗情感基调的关键。“魂”即灵魂、精神;“断”即隔断、分离;“断魂”就是精神灵魂离开了人的身体,形容精神恍惚;“欲断”则是接近“断”的边缘而尚未完全“断离”。作者以“欲断魂”极写心情沉痛的程度之深,昭示全诗情感基调。那么,诗人为什么这样悲伤沉痛呢?其实这与另一个关键词“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行人”就是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就字面本身理解可以是“走在路上的人”,或者说是远离家乡的“游子”。

其实,“行人”除了上面的一般理解之外,还有着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深刻的思想内涵。“行人”在中国古代是一个表示官职的专用名词,考先秦典籍《周礼·秋官》即有“行人”一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均有“行人”,故《国语·晋语八》有“叔向命召行人子员”之句。汉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明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一般来说,“行人”在中古之前多指“采诗”之官。《汉书·食货志上》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牅户而知天下。”两汉时期不仅有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乐府”机构,还酝酿形成了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形式“乐府诗”。魏晋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都简称为“乐府”。唐代及其以后诗人的“拟乐府诗”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王官采诗制度,不但说明了诗歌在封建政治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显示了中国古代政治中的民主元素。当然,“行人”有时也指负责执行外交公务或其他职责的官员。如《论语·宪问》“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此处的“行人子羽”即是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吏。

《清明》诗的作者杜牧正是运用这种历史文化积淀,交代了诗中主人公不同于一般“行人”的特定身份,将自己肩负公务而不能与家人团聚的内心矛盾用诗歌的形式深刻生动地表达出来。

 

 

杜牧《清明》诗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上面关于“行人”的诠释已略见一斑。除此之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季节时令文化内涵的深刻性。题目《清明》既是诗歌创作的具体背景与环境,又是农耕社会备受关注的时令名称。杜牧抓住了清明这个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抓住了广为人们熟知的内容,贴近社会和生活,必然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而广为传播。

二是节令深厚的人性化生活化色彩。清明节是人们祭祖扫墓的节令。宋代高翥《清明日对酒》有“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的诗句,描写的就是清明扫墓的情形。祭祖扫墓表示怀念祖先,感恩先人,体现着浓厚的人情味。同时祭祖又形成了家人团聚、家族聚会的民风民俗,成为加深家庭成员情感的重要因素。

三是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大众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社会参与的普遍性和个体参与的社会化。唐韦庄《长安清明》:“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诗人描述了由“紫陌”“绿杨”“骏马”“秋千”等意象构成的长安繁华风光。而宋代程颢《郊行即事》诗“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都是描述清明踏青郊游的情景,充分体现了个体参与的社会化。凡此种种,都在表现清明时节人们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活动,体现出对社会文化的创造与传承。

清明节深厚的文化底蕴饱含着“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杜牧《清明》诗十分典型,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文精神,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诗歌本义,领悟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让古老的节日历久弥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