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江都区工会五项举措帮民工维权

    本文字数:857

本报讯 (通讯员 刘建华 记者 王槐艾) 春季是劳动力流动最频繁的时间节点,也是各种劳资纠纷多发的时候。今年以来,扬州市江都区总工会联合市法律援助中心推出五项举措,为农民工维权。今年以来,共接待农民工法律咨询201人次,接听法律服务热线189个。

畅通服务网络。依托区法律援助中心窗口、工会“阳光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队”、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等服务网络,面向农民工免费提供来信、来访和网络等多种形式法律咨询服务,热心接待来访群众法律咨询,告知相应权利和维权渠道,教会他们保全好欠条、工资条、工资卡、考勤记录、对工单等重要证据,并告诫他们要理性维权。

开通绿色通道。对农民工欠薪案件,开通绿色通道,不审查经济困难条件,实行一站式服务,做到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特别是对群体性农民工维权案件,采取先行指派法律援助律师、事后补办审批手续的措施,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同时,还在劳动仲裁、法院安排值班律师,专门受理劳动欠薪的法律援助案件。

坚持调解优先。在处理农民工讨薪案件时,法援中心尽量采取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减少农民工诉讼成本和诉累。尤其针对因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的企业,注重对当事人做好和平解决的引导,将调解理念贯穿于受理、谈话、代理等每一个环节,引导当事人把焦点从过去转向未来,消除对企业的戒心和不信任,通过情、理、法并用,做好当事人工作。

提升服务效果。认真履行受理、审查、指派等环节职责,教育引导法律援助人员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和执业规范,确保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加强对农民工案件质量管理,完善办案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督促法律援助人员及时做好会见、调查取证、解答咨询、参加庭审等工作;加大农民工欠薪案件跟踪回访力度,及时掌握农民工欠薪案件的信息和进展情况。

加强部门联动。建立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衔接机制,帮助已受理案件中的特困受援人申请2000到5000元不等的司法救助金;加强与人社、建设等行政执法部门的联系,充分利用行政执法手段督促企业及时支付,形成工作合力;完善与劳动仲裁部门的信息互通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及时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