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莫等“用工荒”才想起农民工
本文字数:683
何勇 文 天成 绘
新年气氛意犹未尽,上班族已经回到城市,开始假日后工作。然而,一些大城市出现的“用工荒”使许多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可或缺。(2月16日《南方都市报》)
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了2.74亿人,大多干着城市人不愿意干、不屑干的脏、重、险、累的体力活。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之中饱受歧视和不公正、不公平待遇,成为城市中的“二等公民”。
从整体上说,农民工群体并没有享受到市民待遇,他们所拥有的社会保障待遇比起户籍市民有很大的差距,农民工子女享有的教育、医疗等权益也比不上城市孩子,不得不留在老家,成为留守儿童。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打拼的外来农民工兄弟,要想融入当地,落户成为新市民,几乎不太可能。仍有少数城市人歧视农民工、看不起农民工,在生活中处处刁难农民工。比如农民工坐公交车、乘地铁时因穿的衣服有点脏,被司机、售票员拒载,或被同车乘客辱骂,逼得一些农民工乘坐公交车、地铁时小心翼翼,连座位都不敢坐,更别说去图书馆看书,去电影院看电影了。
城市在春节期间出现的阶段性“用工荒”,上演“空城计”。虽然只是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兄弟回到老家过年,并不是农民工兄弟集体“逃离北上广”,但给城市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让城里人想念起农民工的好。城里人想起农民工的好,不能只是在春节“用工荒”之时,而是要在一年365天都要想念农民工的好,在日常生活中包容农民工、尊重农民工,让农民工享受更多的关爱和友善。最关键的是,城市要降低农民工落户门槛,让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在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保福利上享有市民待遇,不再是城市融入不了、家乡回去不了的城市边缘人。
(信箱 jsgrb_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