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霓虹灯下的“老班长”深情缅怀周总理

    本文字数:2491

周总理夫妇、陈毅夫妇在西花厅与《霓虹灯下的哨兵》演职人员合影

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演出的大型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曾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后该剧搬上银幕又产生了极大轰动。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年周总理提出“一定要将这部红色经典剧目搬上银幕,并且特别关照导演:拍这部电影一定要用演话剧的原班人马。”这段珍贵往事,鲜为人知。

今年1月8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纪念日。每逢1月8日这一天,当年参演红色经典剧目《霓虹灯下的哨兵》的老演员们都格外怀念周总理。前天,记者在南京军区政治部干休所采访到《霓虹灯下的哨兵》中“老班长”的扮演者刘鸿声,85岁的刘鸿声虽然已年迈体弱,步履蹒跚,但是,一想到当年周总理对《霓虹灯下的哨兵》演出的精心指导;一想起周总理对《霓虹灯下的哨兵》演员们的亲切关怀,他立刻精神抖擞,说话中气十足。

为祝贺演出轰动,总理设家宴招待演员

谈起当年参演《霓虹灯下的哨兵》最大的体会与收获,刘鸿声对记者感慨地说:“我和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战友们参演《霓虹灯下的哨兵》虽然场场轰动,我们却没有得到过任何报酬。但是,我认为最珍贵的报酬是,多次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该剧,并且受到他们的亲切接见。”

让刘鸿声终生难忘的是,周总理、邓颖超夫妇曾在西花厅设家宴招待《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的演职人员。他记得1963年3月底剧组在北京演出的一天,前线话剧团团长张泽易接到一份通知,得知周总理与邓颖超将邀请剧组25位演职人员到中南海西花厅做客。“当时大家知道这个好消息,太兴奋了!但是,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4月2日上午,刘鸿声与战友们非常愉快地走进了中南海西花厅。他们不仅受到周总理夫妇的欢迎,而且,还受到陈毅夫妇、肖华夫妇以及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的亲切接见。在刘鸿声的记忆中,周总理非常平易近人。当时周总理刚刚接待过外宾,他与演职人员一见面就面带笑容地说:“你们在北京演出《霓虹灯下的哨兵》引起了轰动,首都人民都非常喜爱观看你们的演出,今天中午请你们吃饭,是向你们表示庆贺!”为了活跃气氛,在家宴开始之前,周总理风趣地对大家说:“我临时当一回导演,请陈毅扮演赵大大,请张茜扮演阿香。”周总理见大家心情都放松了,他很开心地学上海方言唱了一段《卖花歌》,大家听了纷纷鼓掌。当陈毅元帅学演赵大大时,虽然他念话剧中赵大大的台词一字不差,但讲的是一口浓浓的四川话,逗得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

总理与演职人员合影,将中间坐位留给团长

让刘鸿声与战友们感到更开心的是,当“联欢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主动提出与《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的演职人员合影留念。刘鸿声说:“当时我们都异口同声地请周总理夫妇坐在中间,但是,周总理没有同意。他向我们解释说‘现在不是在外事场合,不要有等级观念。再说你们都是我请来的客人,而且刚才我们还在一起演戏,大家都是演员嘛。’周总理进行一番解释之后,他就选择在最边上的一个座位坐了下来,将最中间的座位留给了前线话剧团团长张泽易。然而,张泽易怎么也不肯坐在中间,陈毅就劝他‘你要听从总理的安排,赶紧坐到中间去,不要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周总理如此让座,大家都被他宽阔的胸怀深深感动了!”

在合影拍摄之后,周总理亲切地对大家说:“今天中午,邓大姐要请你们吃饭。”站在周总理身旁的邓颖超接过话题说:“不,是我和恩来共同请大家的。”刘鸿声回忆,当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周总理设家宴招待演职人员的饭菜并不丰盛。而且,周总理还特地告诉大家:“请你们吃顿家常便饭,菜是自己的,粮食嘛,我和邓大姐也是定量的,没有什么节余,因此要请你们自己付粮票了。” 刘鸿声说:“真没想到,周总理夫妇与普通老百姓一样,每月的粮食都是按定量供应的。所以,当天在中南海西花厅吃过中饭,我和战友们每人都交了4两粮票。这件生活小事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是每当我和战士们想起来,都会觉得人民的好总理真是既平凡又伟大!”

“老班长”人到晚年,期盼与战友重相聚

由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于1962年创作并首演的大型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歌颂了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拒腐蚀,永不沾”的先进事迹。当年,这部话剧的演出得到周总理的重视与指导,而且在他的关心下,从舞台搬上了银幕。

据刘鸿声回忆,1962年,《霓虹灯下的哨兵》首演之后,像一股旋风红遍了大江南北,而且,全国有上百家艺术院团争相排演该剧。北京电视台应观众的请求,多次转播演出的实况,为让全国人民都能观看到这部经典话剧,周总理提出一定要把这部红色经典剧目搬上银幕。周总理将导演《霓虹灯下的哨兵》的任务交给了著名导演王苹,在将这部话剧搬上银幕之前,周总理特地关照导演王苹:“拍摄这部电影要用演话剧的原套人马,一句台词不能改,一个演员不能换。”  并且鼓励王苹:“你只要肯下功夫,一定会拍出好作品。” 

王苹没有辜负周总理的厚望,她在导演这部影片时,将话剧中两条并置的情节线作了调整,把对敌特斗争的线索处理为背景,将镜头主要对准部队内部的思想斗争。将陈喜事件、童阿男事件、赵大大事件等多组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剧情更加扣人心弦。时隔两年之后,由王苹导演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在全国正式公映,并且引起轰动。

刘鸿声说:“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改编成电影时,导演王苹为加重排长陈喜与妻子春妮的情感戏,将老班长等配角的戏删了许多,我当时觉得挺可惜的。”

刘鸿声扮演的老班长虽然并非主角,但是令观众很喜爱,对此刘鸿声认为,与他在战争年代当过兵有关。“当年我的副班长为人很风趣,由于他出生于山东黄县,和战士们在一起特别爱讲笑话与故事,讲得真是一套又一套,所以战友们为他取了一个外号叫‘黄县套’。在演话剧和拍电影时,我扮演老班长就是根据副班长‘黄县套’的形象设计的,身上扎一条围裙,手上拿一根旱烟袋,我在表演时模仿‘黄县套’的一举一动,老班长的人物特征就很生动地出现了。”

如今,刘鸿声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与《霓虹灯下的哨兵》健在的老演员重相聚,大家在一起共同回忆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和当年《霓虹灯下的哨兵》这部红色经典剧目创造的奇迹与辉煌!

记者 汤雅洪

刘鸿声再现《霓虹灯下的哨兵》中“老班长”的剧情    

汤雅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