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引领传统戏曲文化大放异彩

——访全国人大代表陈澄

    本文字数:1966

“水袖拂处听淮腔,抚琴弄笛音绕梁。”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淮剧更是地方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极具艺术魅力。

2008年,淮剧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发扬和传承淮剧中,不得不提一个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剧团一级演员陈澄。

她出身梨园世家,10岁登台,从艺30余年,目前是集梅花奖、白玉兰奖、华鼎奖于一身的获得者,更是获称“淮剧公主”的美誉。

作为淮剧演员,她一直认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才能在推陈出新中焕发淮剧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作为人大代表,她常说,“只有提交了一份份关于传统文化发展的热乎乎建议,发出一个个透着民生温度的呼声,才是真正担负起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

走进网络,传播两会好声音

全国人代会闭幕后,人大代表们纷纷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对他们来说,此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宣传好两会精神。

面对新一轮疫情防控形势,陈澄想方设法通过新媒体平台宣讲两会知识、传递两会精神。她架起了手机、开通了直播,既分享在北京的所感所悟,也弘扬淮剧文化。直播间里,她坦陈自己在两会期间所提的关于培育乡村小剧场的建议。

“我希望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乡村小剧场’,实现人民群众有幸福可追、有戏可听、有演员可看。”话音刚落,就有粉丝对此点赞:“小剧场价格便宜,家门口就可以看戏!”

在陈澄心中,淮剧艺术在传承传统戏剧文化和推广江苏盐淮地区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新时代戏剧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将其发扬光大。“以后,我还会‘加场’宣讲,和粉丝们分享在北京的感悟,将两会精神传遍网络内外。”她坚定地说。

在宣传贯彻好两会精神的同时,陈澄还积极为社会发展贡献微薄之力。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刻,她被“白衣天使”的精神所触动。“虽然不能奔赴抗疫一线,但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必须做点什么。”想到自己从事淮剧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她立即决定用淮歌唱出对医务工作者的敬意。

她组建微信群、讨论词曲、反复斟酌修改,短短几个小时,淮歌《牵挂你那么多天》诞生,一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鼓舞士气的视频火爆全网。

建言献策,回应百姓新期待

作为淮剧传承者,陈澄高度关注并致力于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传统戏曲的发展需要得到市场和观众的认可,如果没有人喜欢戏曲,没有人能体会到戏曲的巨大魅力,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这五年,她积极履职,为民发声,每条建议都涉及弘扬传统文化,都呼应百姓新期待。

陈澄说,她曾提出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的建议。在她看来,这能够让孩子们在感受传统戏曲文化魅力中陶冶道德情操,培育民族情感、家国情怀,在感叹戏曲之美的同时,愿意主动接触和了解戏曲,成为戏曲受众群体。

如何推动传统戏曲文化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陈澄积极走访调研,倾听民意,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期待政府有关部门能继续加大戏曲进校园覆盖面,各地政府有关部门以更大力度推动传统性演出结合新媒体的宣传形式,进一步扩大传统戏剧艺术的传播与推广。

“淮剧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是江苏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几十年来,我见证了淮剧的繁荣和萧条,以及在国家政策扶持、行业积极自我调节后,重新焕发生命力的各个阶段。”陈澄说,在这一过程中,有人走、有人留,有剧团曾长达十年招不到人……

传统戏剧领军人才的流失,令陈澄非常担心。在全国人代会上,她也曾积极建言呼吁保护和激励领军人才。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振兴传统戏剧,人才最关键。“这个事情要提前做,等到断层就来不及了。”陈澄说,应给予获得重要奖项的艺术家们配套性奖励,对师带徒或自发性义务教戏传戏给优秀青年后辈人才的文艺家进行课时补贴;对大师级名人工作室和艺术家传习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到有场地、有经费、有计划,为其提供良好创作环境;对各剧种中行政表演“双肩挑”的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杰出人才给予实质性的关怀、关心、包容和保护……如此,才能发扬和传承戏曲文化。

放眼世界,守正创新推精品

近年来,陈澄重抓精品力作的创作和演出,她曾主演的大型现代淮剧《小镇》,还原当下现实生活,直面道德危机,获得了“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剧目”、第十五届“文华大奖”等荣誉。

《小镇》的成功,推动了淮剧这一地方剧剧种走上更高的平台,扩大了淮剧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从获得专业舞台表演艺术最高政府奖“文华大奖”,入选参加中央“新年戏曲晚会”,到演出遍布大半个中国,再到先后于比利时安特卫普和荷兰海牙、阿姆斯特丹等市展演展示,赴欧洲开展巡演……《小镇》的每一场演出,都收获了大批国内外“发烧友”。陈澄用自己的实践为淮剧艺术展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她说:“戏曲演员很辛苦,但身处这个伟大时代,我们觉得很幸福。既然选择这份事业,就要去爱它,尽自己所能在舞台上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特约通讯员 张明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