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女职工心理辅导案例
职场中,如何警惕“被排挤”?
阅读数:1846 本文字数:1769
【案例】
小李去年大学毕业后,通过应聘的方式进入到公司负责销售业务。公司同事为引起上司重视,常请上司吃饭。但小李认为,“天道酬勤,只要努力工作,一样可以得到重视。”因此,领导过生日、家里装修,她从来不出现。
但渐渐地,小李发现,无论自己业绩多么出色,上司对她总是不闻不问,似乎视她为“透明人”。春节后她刚回来上班,便被告知以前负责的重要客户已被安排给其他同事,同时,她出差考察的机会也被取消。小李此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主动找到上司表达了想请客的想法,但被上司以没时间为由拒绝。小李现在已经准备辞职。
【解析】
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被排挤可能比被骚扰或其他形式的欺凌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更大。研究人员举例说明,“被排挤”是指这样的情况:你应该去参加某个会议,但是没人邀请你去。另外,这样的情况下,你也可能感到自己被排挤了:大家本来聚在一起热闹地说着话,你走过去,他们就一下子安静了。被排挤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但通常都是你没有从对方那里得到预期的反应。
排斥现象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在调查的1300个案例中,那些遭受过排斥的人更容易对工作产生不满,更容易辞职,对工作更不投入,健康方面的问题更严重。
小李遭遇领导的排挤主要是因为,她为人处事有些过于高傲,不懂得人际交往中的礼仪,在一些关键日子,对领导表示问候和祝贺,不仅体现出下属对领导的尊重,还有利于凸显领导的重要地位,使自己赢得领导的认可。而小李的做事风格表明小李在人际交往方面还有待提高。
【措施】
排挤是一种竞争手段,通过排挤的方式让有实力的或者不合作的同事离场,这和努力在工作中表现更优秀的性质是一样的,两者只是实现胜利的方式不同罢了。当自己遭遇排挤时,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自救:
(1)先评估状况,观察是否真的所有的人都排挤你。
有时候事情未必如想象中那么糟糕,千万不要钻牛角尖。确定已经被同事孤立排挤了,也要根据对象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果对方是跟自己平常业务不相关的人,可以不做任何反应,因为人际圈不同,碰面机会不多。但对方若跟你在工作上接触频繁,就不能继续维持僵局。
(2)认真查找原因,寻求和解。
从自身找原因,仔细分析是不是自己工作做得不好让领导不满意,同事看不惯。还要看看是不是为人处世方面做得不好,如果是这样的话要努力改正,找出对方排挤你的原因,才能心平气和求和解。和解的过程中,异中求同很重要,找出双方共通的兴趣、立场、认识的人(关系)、活动范围,彼此有交集,问题就容易解决。你可以制造机会,在聚餐等社交场合,跟对方多聊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或许就会找出两人共同的话题,也可以在公事上多多请教对方。
(3)不强硬,为人和善。
不论你是经验多么丰富的老员工,还是才华满腹的热血青年,在办公室里的言行一定不要咄咄逼人,与人为善是第一要领。谈论的话题尽量不要涉及同事的“痛处”,以免让自己处于四面树敌的境地。
(4)不软弱,提高工作能力。
虽然不能强硬,但也不要软弱到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利,学会用“不”字的艺术。只要你用对了方式,同事们会觉得你是个有原则的人,会更加尊重你。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样打发休息时间,那就在自己的工作上多用心思,加强自己的能力。当你进步显著时,周围的同事也会对你另眼相看。
(5)要能容、能忍。
许多人在小事上和同事大动干戈,激烈起来就连对方的家人也要一起“问候”。如果是用完他人的书没有放回原处或者倒完水没有主动打水这样的小事,争吵只会让你的修养分数一落千丈。学会忍耐,给别人多些宽容,自己得到的宽容也会多起来。比较开阔的想法是,这个世界上有人喜欢你,也必然有人讨厌你,本来就是常态,不要刻意去放大讨厌的那一部分。
(6)不当朋友当同事。
打败对方自己去当意见领袖、拉走对方的跟随者、透过对方主管来打压他,这都是负面的作法。曾经有一家公司,因品管部门与生产部门的主管不合,双方互相挑剔,造成公司出货延迟、生产力降低,当事人、对方与公司全部都输掉了这场战争。所以要切记不当朋友,可以当同事的原则。公事上的往来必须公事公办,以免影响工作效率。
当你遭遇职场排挤时,应该时刻以大局为重,即使在一段时间内,领导和同事对你不理解,你也要做好本职工作,虚心向他们学习,努力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不能因此而导致工作出错,更不能因此而造成新的关系紧张。
苏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