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
本文字数:1484
郭良正
写下这个题目,脑中蓦然蹦出两个字:沧桑。
何为沧桑?翻开词典,或搜索百度词条,很快会有一个答案。那样解释不可谓不正确,但,那干板直白的解释,不是我所需要的。我要的是一种意象,能够引起回味,产生共鸣的那种蓦然回首的感觉。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比如,发小;比如,那时不懂爱情,等等。这些意象,无不让人产生沧桑感。
这种沧桑感,是“奔六”人的集体怀旧。在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今天,哪里还有怀旧空间呢?有的,来吧,就在柳再义的随笔里;来吧,读吧,分享吧。
柳再义老师是老写家了,但有一点,他似乎专注于小随笔和短诗写作,从不旁逸斜出。
小随笔,其实不小,它可以包罗万象,可以汪洋恣肆,可以淋漓尽致直抒胸臆。下面从几处来阐释他的胸臆。
对于母爱,所有少男少女都是在快乐中渐行渐远,直到无影无踪,留下来陪伴终生的,都是不再将爱字说出口的老母,那才是每个人的至亲至爱。柳再义对母爱的回眸,是大道至简的棉鞋。在“我的经济条件大为改善,能够买得起各种式样的皮鞋”的今天,从母亲手中一针一线做成的棉鞋,倒成了他挥之不去的乡愁寄托。曾经一度认为,母亲做的棉鞋实在太土,穿上自卑过。但,时至今日,还不厌其烦的流露笔端,是因为,历经岁月磨砺,他终于悟到“世间许多东西,也许笨拙,但是实在,就像母亲做的棉鞋,不好看,但温暖,就像我们的家,不富裕,但温馨。”有此温暖,有此温馨,夫复何求?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柳再义和同龄人一样,都经历过事业和爱情双车道并行时期。但,爱情比事业要复杂得多,它不是凭力气就能够“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在这一主题上,他用了大量篇幅,去拆解爱情周围的藩篱。在《爱的季节》里,从《初恋》起,唱着《恋歌》,走着蹒跚的《爱的步调》,问《你爱我吗》?《爱要表达》的。《如果爱》,那么,《爱是什么》?给你说吧,《爱不怕吃亏》,《爱要选择相信》,因为《爱是最珍贵的缘分》,还有,《爱的人活该寂寞》。既然爱了,就没有什么《不能碰》的。那,我们《结婚》吧。经年累月,总算摸透了《好的婚姻》是《千里姻缘》。当居家日子把《浪漫逐渐消失》时,出现了《又爱又恨》的平凡岁月。正如作者坦言“人生之路,说长也长,漫漫征途。说短也短,不过百年”,男女的两人世界,只有在一起才完整。这既世俗,倒也真实。毕竟,夫妻一场,不是闹着玩儿的。
多愁善感是文人的通病,柳再义和很多文人一样,有个任何时候都翻越不了的障碍,那就是忧伤。文人悟透了世间事,心中能装高山大海,能解千百年事理,但,就是纾解不了心里的那个忧伤。说白了,忧伤是文人的宿命,无论有何种本事,以何种方式,都逃脱不了这个上天早已设好的怪圈。孔子忧伤了,去周游列国;屈原忧伤了,吾将上下而求索;鲁迅忧伤了,呐喊:救救孩子!
柳再义的忧伤,最初表现出来的是孤独,不入群。当别人享受夜晚的喧闹与狂欢时,他感到的是《夜凉如水》似的寒蝉凄切,孤独的在夜灯下踽踽独行,痛感漫漫夜路的无助。在《那个夜晚》,他“叩问心扉”了半夜,尽管“命运有多种可能”,却始终“未能撩开(命运的)神秘面纱”,只能无奈的听天由命。
小里说,忧伤是看透,是不落俗套,是不人云亦云;大里说,忧伤是对社会短板的加长,是对礼崩乐坏的修复,是文人的社会担当。这么说来,柳再义的忧伤并没什么不好。我曾一度也想忧伤,但是力不从心,忧伤不了。有了这位忧伤的柳王子相伴,对我来说,应是一个拾遗补缺。
现在回头再理一下,母爱、爱情、忧伤,还有未探讨到的命运、人生等其他主题,都不是在轻描淡写下的自作多情,而是以雄浑沧桑的文风,使读者从一段文、一言诗里,以此情之心,对曾经的以往,去进行形而上的思考、追忆和再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