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唤醒乡土,让生活更美好

——读周华诚《观看:大地上的艺术》

    本文字数:2080

刘英团

“大地是最有潜力的材料,因为她是所有材料的源泉”,“我用凹洞、体积、量和空间来表达我对物体物理性的担忧……如果遇上自然主义者,他会说我这是在亵渎自然……但事实是,我相信,我的作品不是摆放在那里的,它应该是这片土地中的一部分。”正如著名环境艺术家迈克尔·海泽所反复强调的,这种艺术创作取向,就是要在艺术创造后,尽量保持自然的原生态,任由自然按照自身的规律变化和生灭,让自然“自然而然”的“在”——大地艺术就是这种“原天地之美”的艺术。《观看:大地上的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是由“稻田读书”文艺生活社群策划,独立出版人、“父亲的水稻田”创始人周华诚主编的一部实地寻访记,透过艺术家、建筑师、作家、媒体人、公益实践者和乡村建设者的视角和笔触解读日本新潟大地艺术节的魅力以及艺术、土地、乡村与人的关系,并深度思考艺术赋能大地复兴城市和乡村的多重意义。

“透过艺术,希望那些被遗忘的地方能拾回希望,被冷落的孤寂的老人能绽放笑容。”这是大地艺术节的策展人北川富朗先生的愿望,朴素而纯粹,透着无限的关怀和期待——在迅速城市化的过程中,日本就面临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过度的老龄化,超低的人口出生率等诸多社会问题。大地艺术节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并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艺术振兴乡村的范本。正如周华诚所言,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既是对传统农耕生活的一次回溯,更是对生活记忆和生命价值的一次回溯。无论是在社会文明上,还是在地理风貌上,中国和日本的地缘性有诸多相似,特别是由农耕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两者都是人口涌向了城市,乡村凋零,人口老龄化使得乡土文化和以乡绅为主体的宗族文化相继解体。在《观看:大地上的艺术》中,“看见生长的稻米,也看见正在消逝的记忆”,复魅的乡土与自然在半文明化的环境里别具关怀意味。重回大地的怀抱,不仅被那具有浓厚情感的生活方式所触动,还延伸出人与自然、人与大地关系的深度思考。

“越过一条长长的、深不见底的隧道,看到那长期埋在雪里的石碑。啊!这就是‘雪乡’了。”川端康成所著《雪国》的开头,便勾画出越后妻有典型的地域特征。现实,却与“雪国”的孤独唯美完全不一样。“二战”后,日本经济以城市为核心的爆发式增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年轻人外移流失叠加农村人口老龄化,使得越后妻有等农业地带的发展衰退,传统文化被淡忘成历史的记忆,工业化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变得扭曲、淡薄。从1996年开始,北川富朗开始一个村一个村地走访,对越后妻有地区展开历史、人文等多方面的调研,在他的眼中,豪雪、棚田、信浓川、绳文遗迹、越后妻有的泥土、山中的隧道和老人们的微笑构成了这一方土地独特的原乡风景,是保留人们对自身价值认同的来源。而多元化的现代艺术则可以帮助人们唤醒对家乡的自豪感,正如有论者所言,“若是没有大地艺术节,‘越后国’和‘妻有庄’应当像是日本电影中的那些在东京辛苦工作的上班族的故乡一样,只是爷爷奶奶生活的乡村。”(孙倩《激活大地用艺术复兴城市和乡村》)

艺术需要和自然共生,而不管城市还是乡村都需要艺术把他们变得更有趣一些。大地艺术节是“让令人怀念的远古记忆在自己的基因中醒过来”,是“追溯生活、追溯时间之旅”,在越后妻有这片艺术的“发源地”上走一遍,始真正地感受到艺术与人类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的重要部分,但只是一部分。踏上艺术之旅,人们亦可感受到越后妻有地区的风土和文化。这种体验非但唤醒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且激活了传统文化,让文化在传承中延续,而不被都市文明的蔓延碾压或无情抛弃。“大地艺术节是一个庞大的命题”,一方面“大地艺术节是一场以艺术为路标的山林巡礼……每一件作品的距离都很远,需要驱车前往,沿路欣赏乡间的风景。这种参观体验的方式,正是一种归回自然的乡野之趣”;另一方面,任何日常生活都可能以审美的方式来呈现,“大地艺术节巧妙利用当地的各种公共设施,车站、候车厅、公共厕所、土产商店、道路、桥梁等,都变成了大地艺术节创作的基材……通过艺术化的设计……让艺术真正融入生活”。

“我所追求的是一种有实际价值的艺术,而不是搁置于博物馆里的那种东西。”正如波普艺术理论家克拉斯·奥尔登堡所言,大地艺术节并非传统的艺术节,因为艺术品本身在大地艺术节“并不那么重要”。在《观看:大地上的艺术》中,周华诚多次强调这样的观点:大地艺术节也并非“让更多的人来看一看日本的山区风景”,因为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是日本振兴地方经济的成功典范,这对解决城乡差异化问题、老龄化问题、乡村空心化问题、生育率降低问题、农村贫穷落后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艺术作为文化再现和沟通媒介的方式,在越后妻有这块土地上呈现出的价值,引发了一系列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重新思考与定义。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既展示了人类与自然如何建立关联示范区的生动实践,又通过艺术家们的介入,使艺术与生活、艺术家与乡民、乡民与游客、作品与环境达到一种共生、共建、共享的状态,从而更好的体现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的主题:人类只是自然的一小部分,人们无法离开自然环境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