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春节红包
本文字数:1185
郭良正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发红包、抢红包,便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有喜事,有收获;值得庆幸,值得炫耀,多会以红包形式庆贺。甚至有时候,即使无厘头,心情一爽,也会红包飘飞。
当春节来临,更是红包随心翻做浪,神州无处不飞红。不只是个人,也不只是个别群,整个华人界,漂洋过海,飞越空间,都能感受到红包的激情浩荡。个体也好,群属也成,充其量也只是部分人行为。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国家职能机构,央视在红包上所花心思,也是无所不用其极。早在春节前几多时日里,就大张旗鼓宣传,集五福,抢红包,过大年。这一信息,远比让广大观众干其他事要凑效得多。为能够集齐五福,找熟人,托亲友,不厌其烦集来集去。一旦集齐,大有范仲淹的风范,“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集齐者,在除夕夜,幸福分享京东出资15亿元红包,获得这个彩头,预示着来年的财源滚滚。幸福呀,人们。
央视红包,也就在那几个小时里,撒向全国人民,过了这个时刻,要等下一阵红包雨再次降临,恐怕得一年。一年呀,何等漫长。所好的是,还有小范围群属红包在细水长流。和央视红包相比,群属红包,不那么正规,也不按时按点,说来就来,且还会几次三番重复。我加入群不少,就理直气壮分享过群友红包。当然啦,也奉献过自己的红包。
群里红包,大多没有预警,说来就来,往往给弄个措手不及。手速快的,逢包必得;手速慢的,就不那么幸运。看到别人对发红包人感谢,给发红包人奉送鲜花,无奈的发个“又是一地红包皮”的哭笑表情,逗得大家嬉笑声迭起。适此之时,会有人撺掇:手气最佳的,继续发呀。冷不防的,红包将会二次空袭,逗得大家再次手忙脚乱。
群是集体,这集体一般分两种形式:一是天南地北,各色人等都有的混群;另一种是家庭、同学、同事的熟人群。混群里的红包,只要不超过群里人数,见包就拆,一般不会剩。而熟人群就不同了,常常会有二十四小时后,发而复归的“圆满”结局。我所在两个熟人群,就有过这种情况。所在的协会班子群有17位群友,群主发15个红包,只拆了4个,那11个完璧归赵;同学群有40多位群友,有位群友不知发多少个红包,反正退回的金额相当可观,24小时后,他无奈晒出这一“成绩”。
是熟人群都不缺钱,还是谁稀罕你的臭钱?恐怕远非如此简单,这就牵扯到熟人日常相处的融洽度了。为发包者面子,在此就不多探讨了。我只是想问一下:这样的发包人,是该庆幸,还是不该庆幸呢?其中甘苦,当事人自然会一言难尽了。
一个红包,折射出社会世态。这远远超出红包自身固有的范畴,渗透到复杂的人际关系里面去,这是红包自己说啥也没想到的喜庆余波。
无论怎么说,春节喜庆红包,已深深扎根国人心中。该发的,一定要发;该抢的,一定要抢;只有当仁不让,方显其乐融融。当结束这篇小文时,翻阅一下网页,想找些对红包褒贬言辞,看到这几句“高论”,与读者共哂:少壮不努力,长大抢红包。春眠不觉晓,醒来抢红包。举头望明月,低头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