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页都算数

    本文字数:3595

《与玛格丽特的午后》剧照。

《何时是读书天》剧照。

《兹山鱼谱》海报。

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门,通向我们未曾涉足过的世界;当周围的人都抱着手机的时候,不少人也觉得沉下心去读书是浪费时间的事,殊不知,通往成功的路上,读书或许是最又可能通向终点的那条路。读书,让你有更广阔的眼界,更深刻的思考,更多样的选择——日前,演员陈冲的女儿从哈佛毕业,获得了学校最高荣誉SummaCumLaude和英语系毕业论文的最高奖项GeorgeB.Sohi-erPrize,意味着她成为优秀中的优秀。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也有人说,读不读书,相差的是整个人生。

自电影诞生以来,有过许多关于读书的电影,在这里推荐一些,就是为了让观众知道,: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页都算数。

1、《与玛格丽特共度的午后》。

法国,导演让·贝克。

肥胖、粗俗而不失善良的50多岁男人基曼住在母亲花园旁的房车里,平时打理菜园,和朋友们泡小酒吧,时而和年轻女友安妮特在小窝里浪漫温存,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他的内心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脆弱和苦楚,母亲在不想要他的情况下怀上了他,从来不知道父亲是谁;老师因为他的愚笨嘲弄;哥们儿喜欢他却又常常嘲笑他。女友想要个孩子,他却因自卑一直不肯答应,导致两人关系紧张。

有一天,基曼在公园里遇到了一边养着鸽子一边在大声读小说章节的玛格丽特,他荒芜的脑袋里开始萌芽。知识渊博的玛格丽特是一个退休的农艺学家,几乎花了一生的时间用来周游世界和阅读文学作品,从此,基曼把午后的时间交给了玛格丽特的阅读。玛格丽特用温柔的文字慢慢击穿了基曼的心房,让他感受到了母亲的温馨关怀,也让他逐渐学会思考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他渐渐发现,从小伴随自己的自卑也有了改变。

读书到底能给人带来什么?三毛曾经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这些书籍融化在你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你的生活和文字里。你可以挣很多钱,但只有书是驻扎在你的心里。

2、《查令十字街84号》。

英国,导演大卫·休·琼斯。

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在1969年1月终于实现了她20年未了的心愿:坐飞机到英国旅行,她前往的地方是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海莲住在纽约,她酷爱英国文学,但20年前的她收入有限,无法大量购买书籍,只好反复阅读手上的几本经典著作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她偶然发现一本杂志上有一家英国旧书店的广告,里面有她踏遍纽约的各个角落也没找到的书。于是她设法和书店的老板弗兰克取得了联系,并保持了书信往来。慢慢地,买卖关系转变成了个人交往,他们在信中阐述文学观点,评论文学作品,后来又交换了各自的生活状况。弗兰克的信拘谨谨慎,而海伦妮的信则直率幽默,海伦妮下定决心要到伦敦见弗兰克,但捉襟见肘的经济使她难了此愿。她终于实现了她的诺言,但一切都为时太晚:弗兰克去世后书店也紧接着倒闭,正面临着拍卖。

柏拉图式的情感在电影里显得如此真挚,或许在今日看来这样书信中传递的温情已然落伍,但对于那个时代而言,这部电影却将本仅能止于文字的艺术尤为出色的化作了光影的魅力,他更让值得去思考品读的,不仅只是在于那个时代源于书信的幸福,而更还在于海伦与弗兰克他们之间那种“高山流水遇知音”间纯粹无瑕的羁绊,使电影以这一独特的视角动人心扉。

“云中谁寄锦书来,相知何必曾相见。”或许电影里的海莲·汉芙才能体会到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复杂滋味吧。

3、《编舟记》。

日本,导演石井裕也。

玄武书房拟定出版一部面向当代人的中型国语辞典《大渡海》,阅历颇丰且行事一丝不苟的国语学者松本朋佑作为监修主持工作,谁知他最为器重的编辑荒木公平却到了退休的年龄,选择回家照顾病中的妻子。此时编辑部中仅有做事浮躁的西冈正志和临时工佐佐木熏。荒木和西冈多方物色,终于相中了营业部内不善于和人交往却对词语有着敏锐认知度以及做事极为认真投入的青年马缔光也。浩瀚的词语海洋,马缔与同事们用长达15年的时间编制一艘驶向彼岸的小船。他们甘于寂寞,却也收获着弥足珍贵的幸福。

电影改编自前一年日本本屋大赏与全年销售排行榜双料冠军作品《编舟记》,小说出自日本当红新生代作家三浦紫苑之手。小说当年销量就达到45.8万册,电影的推出更是让小说的销量在次年突破70万册,而电影也入围日本权威的《电影旬报》十佳之列。

两个多小时,观众很少能够感受到剧情的跌宕和情绪的起伏,但那种贯穿其中的职场人的“敬业”,那种对事业的反复琢磨推敲,却让人落入其中难以自拔。电影想要表达的是“做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日本民族文化精神,每一分认真都变成了辞典中最有意义的存在,这种深入骨髓的真,也是吸引观众的最大原因。

4、《奥斯汀书会》。

美国,导演罗宾·史威考德。

声称从未恋爱过的乔斯琳认为爱犬是最忠实的伴侣,但爱犬的离去让她伤心不已。好友伯纳黛特决定为乔斯琳将朋友们召集到一起成立一个需要6位会员的“奥斯汀书会”。第3个加入读书会的是养育了3个孩子的西尔维娅,她的丈夫丹尼红杏出墙,宁愿结束婚姻也要去追随新的恋情。西尔维娅的女儿阿莱格拉正值妙龄,喜欢追求刺激的她是一名同性恋,参与读书会只是为了陪妈妈。普鲁迪是一所高中的法语老师,和丈夫之间产生了问题的她竟然爱上了自己的学生。书友会的最后一位成员是位男性,身为软件工程师的格瑞格是和乔斯琳在一家酒店的电梯里偶然邂逅后相识的。每一个月,“奥斯汀书会”的成员们都会聚到一起讨论简·奥斯汀的某一部作品。每一位成员似乎都在简*奥斯汀的作品中找到了共鸣。

电影是根据凯伦·裘伊·弗勒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从表面上说,可以让熟悉或者不熟悉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观众,更深地领略奥斯汀小说的魅力,从深层次说,观众可以感觉人生更多的命题,包括生死、爱情、友谊、婚姻和生活。

电影多人物和多线索的格局杂而不乱,以聚会讨论的形式用奥斯汀六部小说作为线索将几个主人公的感情生活交织其间,用俏皮的玩笑和优美精练的对白讲述了一个个轻松幽默却富有思考的故事,抛开小说背景,就电影本身来说也是相当优质的。

5、《何时是读书天》。

日本,导演续方明。

独身的大场美奈子在超市做收银员,早上兼一份送奶工作,晚上在家中品味堆满的书籍。美奈子每天早上都会派牛奶到敏子和中学同级同学高梨槐多的家。一天,槐多的妻子容子偶然知道了每天早上给他们家送奶的是美奈子,并知道了丈夫过去的事情,她约见了美奈子托付后事。槐多和美奈子是中学时代的恋人,那时候他们经常在书店约会,因为美奈子的妈妈和槐多的爸爸相好,一次意外双双死去,这重大打击让两人断了关系。后来槐多结婚,美奈子依旧独自一人。30多年过去了,虽然两个人生活得并不远,却没有来往。容子去世后,槐多与美奈子得以结合,但是意外再次发生了。

电影里的大场美奈子虽然只是收银员,但她做任何决定,都像在读书中流淌的文字,阅读、书写仿佛在等待春雨。田中裕子将这个角色扮演得极为打动人,那种对书的热忱,对爱情的投入,能够感染所有人。田中裕子的这个角色叫人回味,能够感染所有人。

6、《刺猬的优雅》。

法国意大利合拍,导演莫娜·阿查切。

国会议员一家四口住在巴黎左岸的高级公寓里。议员的小女儿芭洛玛古灵精怪,喜欢透过摄影机洞察世界,是名不满12岁的天才小哲学家。不愿成为鱼缸中命运已被注定的金鱼,芭洛玛策划在一场生日当天自杀。

公寓女门房荷妮是个肥胖丑陋的54岁寡妇。她小心翼翼地维持门房粗俗的形象,为自己在密室内筑起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但是芭洛玛隐约发现了这个秘密,新搬来的日本绅士小津格郎亦觉察到了荷妮不为人知的一面。在小津彬彬有礼的引领下,不仅荷妮逐渐卸下卑微的伪装,芭洛玛亦开始重新审视生活与死亡。

这是根据哲学教授妙莉叶·芭贝里2006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同样具有浓重的哲学意味。这是一部能让发人深省的电影,让人们反思自己,同时引发人们对艺术、美的思考。不管是过着秘密的文艺生活的门房,还是叛逆的天才少女,每个人都有一个有形或者无形的小宇宙。简单的生活外壳,宏大的精神内核,这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而宏大的精神内核,就来源于那些提升你的书籍。

7、《兹山鱼谱》。

韩国,导演李俊益。

电影的背景是19世纪初的朝鲜。天主教传入,多方博弈之下,朝鲜正祖李祘处死了几名重要人物,并没有将事件扩大,不过他的突然死亡让王后垂帘听政,王后下令肃清天主教,大量教徒被处死或流放。丁氏三兄弟中,一人被杀,一人流配,老二丁若铨被流放到黑山岛,在那里他认识了不被贵族承认的私生子昌大。昌大打鱼谋生,酷爱儒家性理学,指望出人头地。在两人的交往中,他给丁若铨传授鱼类知识,后者则指导他学习典籍,两人一起编撰《兹山鱼谱》。不过丁受天主教影响,希望的是一个不需要王的世道,但昌大则希望通过读书报效君王,最终两人分道扬镳。丁因为身体原因最终病故,昌大则在官场看到横征暴敛大受触动后回到家乡。

电影是韩国去年最佳,黑白画质让电影有一种沉重的深邃感,人文化地表现了当年朝鲜在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下接受西学东渐的挣扎。

赵叶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