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中国雕版:世界文化的活化石

    本文字数:4798

□ 王槐艾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这“四大发明”,不仅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特别是中国雕版印刷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成为世界文化的活化石。

雕版印刷的诞生

中国古代的文字雕刻技术历史悠久,商代的甲骨文,就是先写字再雕刻而成。而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历史,可追溯到隋末唐初。公元590—640年,随着文字的定型以及毛笔、墨、纸张的产生,人们从刻制印章、墨拓石碑中受到启发,将抄写工整的书稿反贴于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板上,再用刻刀挖除文字周边的木板,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然后用墨汁涂在木板突出的文字上,以纸覆盖,拂拭纸背,字迹便印在了纸上。这种翻印文稿的方法即为雕版印刷。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经典翻译、宗派竞立的巅峰时期。隋朝高祖文帝即位后,立即废止北周毁佛政策,下诏修建寺院、重整经像、设“五众”及“二十五众”宣讲佛教义理,更以大兴善寺做为译经的中心,计其一生致力于佛教的推广,所度僧尼达五十多万人,修建寺院三千多所,立塔一百一十座,写经十三万卷。

到了唐代,唐太宗曾下诏在大慈恩寺设译经院,延请国内外名僧进行译经、宣化事业,造就出大宗高僧、学者。高宗继位后,在帝都和各州设官寺,祈愿国度安泰。武则天更令各州设大云寺。由此,佛教信奉深刻民间,通俗的俗讲、变文等应运而生。

随着佛教的兴盛,人们对佛像、经文的需求大幅增长,为雕版印刷术的成熟、完善提供了良好条件。1966年在西安市西郊西安柴油机械厂发现的雕版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经考证刻印于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卷末刻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字样,这里的“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这卷印品雕刻精美,刀法纯熟,图文浑朴凝重,印刷的墨色也浓厚匀称,清晰鲜明,可见当时的刊刻技术已达到了较高水平。

到九世纪唐朝中后期,雕版印刷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五代时期,不仅民间盛行刻书,朝廷也大规模刻印儒家书籍。先后刻印了九经、《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各二部,计一百三十册。

宋代因太祖赵匡胤奉行“文以靖国”的理念,宋代文化空前繁盛,也使得雕版印刷更加发达,技术臻于完善,雕版印刷书籍的数量和质量远超前人。虽然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并且逐步形成书院、书坊和私人三足鼎立的局面。直至清代末年,由于西方铅印技术的传入,雕版印刷才逐渐衰落。

雕版技艺在扬州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始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清代。这与当时的扬州区位优势和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密不可分。

唐代,扬州和益州(即成都)两大经济中心超越北方的长安、洛阳,成为全国工商业和贸易发展最为繁盛的地方,故有“天下之盛,扬为首”和“扬一益二”的称誉。“市桥灯火连霄汉,水郭帆樯近半牛”是对扬州贸易往来、商贾云集景象的写照,“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更是道尽了扬州当时首屈一指的区位优势。清代,总部设在扬州的两淮盐区,盐业贩售数量及利润超过其他地区,两淮盐业成为清政府三大财政支柱之一,扬州再次成为中国最繁华的都市,并延续数百年之久。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大批文人墨客汇聚扬州,唐代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殷芸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宋代苏东坡的“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欧阳修的“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就是最好的例征。清代扬州盐商富甲天下,为了提升自身品味,他们修豪宅筑园林藏书籍,用以招纳四方文人墨客,形成“扬州学派”、“扬州八怪”等文化群体。

文人的汇集和文化的繁荣,使得扬州雕版刻印业蓬勃发展。唐穆宗长庆四年,诗人元稹为好友白居易诗集《白氏长庆集》作序,注云:“扬越间多作书模勒天(即白居易)及余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此处所说“模勒”即刻印。与元稹同时为官的冯宿所上《请禁印时宪疏》云:“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板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期印历已满天下。”扬州其时为淮南道治所,是刻印历书风气很盛的地区之一。宋代扬州刻书业虽因战乱一度衰退,但也刻印了沈括的《梦溪笔谈》等书籍22种、数百卷。

明代初期,都城定于南京,南京成为全国雕版印刷中心。扬州因与南京地理位置相邻,雕版印刷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清代是扬州雕版印刷业最兴盛的时期。康熙年间,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先后奉旨在扬州设局刻印《全唐诗》和《佩文韵府》,两部书无论写样、雕刻,还是印刷、装帧,都极尽精美,世称“中国雕版印刷第一书”。康熙皇帝阅后大为赞赏:“刻的书甚好”“刻得好的极处”。至此,扬州雕版印刷业跻身国内一流。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在公私合营的古旧书店设立广陵古籍刻印社,用古籍书版印制线装书的同时,也新刻书版印书。1961年,由于版源有限,古旧书店向上级提出了集中保管、统一使用全省古籍版片的建议,得到了省市相关领导的支持。不久,江苏省文化厅在全省征集古籍版片。随后,原收藏于南京、苏州等地的古籍版片陆续运到扬州。当年,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又与浙江图书馆达成协议,起运部分藏版交广陵古籍刻印社整理、修补、重印。在其后的一年间,广陵古籍刻印社集中了约20万片书版,单行本125种,共计8900余卷,扬州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收藏古籍版片最多的地方。

雕版文化有传承

千百年来,扬州人对雕版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始终如一。即使在文革“破四旧”的背景下,仍有人冒着被批判甚至坐牢的危险,舍命保护雕版。1966年,广陵刻印社被认定为“传播封资修的黑工厂”而撤销,刻印社负责人王澄带领工人整理好所有版片,加以封存。1968年,邗江革委会用古籍刻印社厂房建丝厂,历经千百年得以保存的书版,或被当作柴火塞进灶膛,或被四处乱扔,不少版片散落民间。王澄心痛不已,四处奔走呼号,终于在1972年春引起《人民日报》一位记者的重视,撰写《内参》报告给了中央。周恩来总理得知后,指示国务院文博组“立即过问,务必抢救”。最终,有10多万片雕版免遭劫难,使濒临灭绝的雕版技艺得以保留。

1978年,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扬州恢复重建广陵古籍刻印社。10多位闲赋多年的雕版印刷老艺人被延请回社,同时招聘了一批年轻人作为技术传承人,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得到全面恢复。刻印社根据当时市场行情,将客户锁定在图书馆或个人收藏,旅游礼品赠送等范围,开展旧版翻印、新刻木板印刷、影印线装等业务,既修补、印行了大量古版图书,又新刊刻了《里堂道听录》、《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等一批新版雕版书籍,为扬州雕版印刷史谱写了新的光辉篇章,被海内外誉为“江苏一宝”“中国一宝”。

写样、刻版、刷印、装订,是雕版印刷的“四大关键”技术环节。芮名扬就是一位从业40多年的写样工。1978年新招入社时,已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他,却被师傅告知写样和书法不一样。书法是艺术,写样是工艺。书法讲究个性,写样却要求一模一样。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收起创作书法潇洒自如的心境,耐下心来研究不同字体的笔划结构。这一写,就是40多年,他把自已的字写成了字典。如今,芮名扬已经成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当代雕版活字专业写样师。国家级雕版大师陈义时,13岁随父亲学习刻版,通过几十年的潜移默化,学习俯仰,从上浆、发刀到挑刀、修边,陈义时都能做到线条流畅,行行精神,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获得雕版类高级工艺美术师技术职称的人,也是“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义时还打破技艺“传男不传女”是古训,将雕版刻字技艺传给了女儿陈美琦,由此扬州雕版印刷史上有了第一位女传承人。

如今,扬州雕版印刷界已经聚焦了芮名扬、陈义时、李江民、陆文彬、侯桂林、李华俊、芮欣、陈美琦等一批国家、省市级雕版印刷技艺非遗传人,这批传人运用传统工具手工操作,整理、雕刻、出版了一大批珍贵古籍,使中国雕版印刷传统工艺及其文化形态薪火相传,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颗明珠。

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雕版文化的传承。2005年,国内唯一一座雕版印刷博物馆——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落户扬州。2006年,扬州雕版印刷技艺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以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为申报主体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素笺无言,雕文有声。扬州见证了中国雕版印刷的兴衰,也促进了中国雕版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在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心灵的向往,一种永恒的追求。

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游览攻略

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与扬州博物馆为合体建筑,在扬州又被称为“双博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扬州新城西区自然风光迷人的明月湖西侧,景点位置为文昌西路416号,从扬溧高速扬州西出高速,沿文昌西路东行一公里即到。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雕版印刷博物馆,展厅总面积约4100平方米,分为“中国馆”与“扬州馆”两大部分,展线长度798米,共陈列文物175件,其中“扬州馆”还以“仓储式”陈列有20余万片古代雕版。陈列展览以雕版工艺流程和历代雕版印刷为重点,全方位反映了中国雕版印刷的历史沿革及其在世界印刷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展厅呈弧线围合状,中部为采光顶中庭,空间形态具有一定的个性,活泼而有变化。

展览平面规划力求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弧型界面作科学合理地铺陈,沿中庭一侧不做封闭,或以植物、造型物等作虚拟遮挡,形成开合有序、疏密有致、分区有度的空间形式,达到内外照应、人流顺畅、亮点突出、清新开朗的艺术效果。展厅的色调以柔和的浅灰、白、米黄为基调,饰以蓝灰等色点缀,与雕版印刷的形式要素相吻合。光源处理将人工照明与自然采光相结合,自然光用遮光帘加以控制,以达到理想的光照质量。审慎而大胆地运用雕版印刷的造型元素,烘托渲染陈列主题。展览依据现代博物馆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原理,采用科学的信息定位陈列手法,在一定的空间,把同属一个信息组的文物展品和看版、模型、雕塑、场景、多媒体装置等造型物进行有意味地组合,形成一个个既统一又有变化的艺术空间。

展览根据主题选准材料和确定造型样式,在古籍版片仓储式陈列的空间内,用钢构架分成上下两层,大胆使用金属烤漆排架和玻璃隔断,形成排列有序、博大精深的气势,典雅中不失有时代气息,透过长距离落地玻璃幕墙,可看到扬州历年来征集和收藏的20余万片古籍版片,密集有序地置放在特制排架上。这种保护与展陈同时并举的手法,在我国博物馆界尚属首创。

展览高度重视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着重体现在观众的现场直观和参与互动。“中国馆”展厅中庭的互动演示区,古代绝活在这里得以复活,几名雕版印刷传人为观众现场演示造纸、写样、刻版、刷印、装订等工艺。观众还可主动参与各个流程的制作,体验古人的辛劳和智慧。各单元的多媒体装置形式多样,有动漫播放、资料检索、游戏竞猜、小型影院、翻阅装置等,有力拓展了信息资源和互动范围。

展览的内容设计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摆脱以往器物定位的陈列模式,采用信息组团、分级传播的最新设计理念,将展品与造型物有机组合,把展览信息分层次予以阐释,各展区适当安排多媒体装置,强化参与互动,进一步拓展信息。陈列文案具有很强的空间意识和构成理念,它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紧密融合的成功范例,在目前我国博物馆展陈内容设计方面具有现实引导作用。

参观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大约需用时半天,凭身份证免费参观。开放时间为09:00—17:00(16:00停止入场),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周边有扬州会议中心、香格里拉酒店、京格酒店、京华城商业综合体、五彩世界商业综合体、昌建广场商业综合体,停车、吃饭、住宿、购物、出行都十分方便。

中国雕版博物馆

陈列在世界博览会上的扬州雕版旧版版片和书籍

国家级雕版大师陈义时在进行雕版刻制

 

中国当代雕版活字专业写样师芮名扬在写样

印刷大师李江民在印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