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南京:传递生命火种 奏响博爱乐章

    本文字数:1340

日前,南京迎来第108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此例成功捐献后,今年南京已完成25次生命之“火”的爱心传递,刷新中华骨髓库(即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江苏分库建立以来地级市年度捐献人数纪录,再次体现了这座博爱之都的城市首位度。

近3年捐献者人数突破之前15年之和

9月17日,刚刚踏出大学校园的缪泽宇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成功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南京第107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大学期间缪泽宇就多次参加无偿献血,在他带动鼓励下,女友也加入爱心行列,周末两人会约着一起献血小板。

9月18日走进采集室成为第108位捐献者的解生敏,则是位80后社区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一个7岁女孩的妈妈。她告诉记者,她非常珍惜这十万分之一的缘分。

据中华骨髓库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白血病患者达400万之多,且每年在不断新增。移植造血干细胞是挽救血液系统患者特别是白血病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造血干细胞又被称为“生命种子”,然而非血缘关系人群造干配型相合的概率仅为十万分之一。

南京近些年捐献者的爱心接力不停歇。即便在此轮疫情期间,仍有6名捐献者给他人带来生的希望。截至目前,南京刷新中华骨髓库江苏分库建立以来地级市年度捐献者人数新纪录,2018年以来三年捐献总人数已突破前15年总和。

推进“爱”的事业,在全国率先立法保障

为推进这项“爱”的事业,南京近些年做了大量努力。2018年1月1日,《南京市献血条例》实施,为规范、推进造干捐献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至此,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建设,也被纳入南京地方健康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作为省会城市,南京这项《条例》的率先实施,走在其他省市前列。南京增加了包括可以享受免费体检、优先用血、申请无偿献血者大病救助金、积分落户等优抚政策,并鼓励捐献者所在单位或学校给予补贴或考核加分奖励。

在《条例》推动下,目前南京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人数已突破2.5万人,而近三年南京每年入库人数都有近3000人,库容量的扩大增加了配型成功的几率。

除了《条例》的促进,南京更给予财政上的全力支持。“入库者血样需要进行HLA分型检测,南京每年入库的标准是1200人,对于超出的入库人数所额外产生的各项检测费用,南京以财政来支持保障。”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部部长刘文华告诉记者。

南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这项“爱”的事业。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与南京市红十字会深入基层宣教,用音乐会、微电影等各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改变大众认知,促进大批捐献志愿者入库。

提高服务,让“大爱”形成良性循环

“造干捐献的最佳年龄在18至40岁之间,大量年轻人的参与,可以有效提高配型与捐献的成功率。”刘文华告诉记者,走入基层的宣教收获很大,近些年大量在宁年轻人积极参与到这份爱心传递之中。在高校,在社区基层,在公务员群体、教师团队等各方面,一批心怀热血的年轻志愿者将生命之火传向全国各地,甚至燃至海外。

“不可否认,在捐献过程中志愿者存在一定的反悔率,”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叶军说,“大部分还是来自家人的不理解,担心对身体造成损伤。其实,作为目前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大众完全可以打消顾虑。”

“接下来,南京将在提高有效库容量的基础上,提高对捐献者的服务质量,提高日常随访关怀,鼓励全民参与,让这份大爱形成良性循环,奏响南京‘人道、博爱、奉献’的优美城市音符。”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张敏说。

本报记者  赵叶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