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雷锋精神的种子在“高墙”内落地开花

阅读数:1313     本文字数:1218

赵明才用行动广播雷锋精神的种子,不遗落一寸“贫瘠”的土地。对那些失足青少年,如何用雷锋精神感化他们,教育他们重新做人?他倾注了满腔心血。

在担任江苏省少年管教所、金陵监狱等单位的政治辅导员的那些年,赵明才积极配合劳教、劳改单位开展帮教活动,先后应邀到句容湾山农场、高淳花山农场等单位为20000多名“两劳”人员及80多名在押犯,宣传雷锋精神,用真情浸润濡染他们,促进100多名“两劳”人员获得提前释放。

为了能让雷锋精神走进“两劳”及在押犯人员的内心世界,赵明才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孝道文化、人生追求等方面教育启迪,用雷锋精神来激励他们,使他们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耐心地讲明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地从雷锋精神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赵明才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引导他们回归自我、走上正途,并通过法制教育、耐心劝解、细心交流、教育感化、心理疏导等,帮助他们重拾起生活信心,告诉他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自由。在他的帮教下,许多“两劳”及在押犯人员改变了消极的人生态度,开始重新面对生活。

青年小张,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因缺乏管教,他染上一些恶习,两次被劳教。在劳教期间他一直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不配合改造。赵明才得知情况后,在与小张的几次接触中,发现他身上有一颗孝心。于是,赵老用“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为人之道去启发开导他,指明在各种美徳中孝敬父母是占第一位的,记住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开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想想父母把你从小拉扯大,他们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作为儿女拿什么报答自己的父母呢?一席话,说得小张眼里含着泪花,嘴角微微蠕动。赵老语重心长地说:“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不能因一二次的挫折就荒废了整个人生,更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再想尽孝,已追悔莫及了。”

小张深受感动,禁不住热泪盈眶,他诚恳地说:“赵爷爷,您甭说了,我一定痛改前非,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然就愧为人。”赵老闻言露出欣慰的笑容。后来小张进步很快,提前半年解教。

赵明才在担任政治辅导员的那些年,无论工作有多忙,只要接到需要帮助的事,他总是第一时间处理。有个叫小武的少年,有一次,在听完赵明才作报告之后,给赵老写了一封信,信中讲到:“我有一年时间没有看到妈妈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离开妈妈最长的一次。我非常的想念母亲,经常从梦中醒来,梦到妈妈离我而去。知道妈妈有病不能来看我,想求您哪一天带我妈妈来看一眼,好吗?”他接到信后,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感化时机,几经辗转,终于让他们母子见了面,见面那天,母子相拥痛哭。后在母亲的叮嘱和管教民警的帮教下,小武有了改变,并提前解除了劳教,走上新生之路。

你若盛开,轻风自来。赵明才用诚心、真心、爱心和耐心去教育和感化他们,让一颗颗蒙尘的心灵看到希望,闪耀出人性的光辉。相信播撒下去的雷锋精神的种子,将根植在他们的心中,在以后的岁月里,一定会渐渐地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