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新南京人的“战疫记”
阅读数:1401 本文字数:521
本报讯 (通讯员 钟书盈 仇彬 记者 张旭)“提前准备好‘苏康码’、‘核酸采样登记码’,请大家相隔一米排队……”志愿者徐洋,边走动边喊着,时不时会停下脚步帮助不会使用“登记码”的老年人操作手机。这是7月25日下午,在南京市鼓楼区中央门街道新门口社区核酸检测点,记者见到的一幕。
徐洋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桥工段的一名探伤工,也是新南京人。自从7月20日南京通报疫情后,全市各区便开展了全员核酸检测。7月23日,当看到新门口社区志愿者招聘的消息时,徐洋第一时间提交了相关材料,报名参与了“第二次核酸检测”志愿者活动,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有的责任感。
7月25日,原本排下午班的徐洋11:00就接到了志愿者组织的紧急号召,匆匆吃了一口饭,就立即赶往核酸检测点。检测过程中,她要做好各项保护措施。即便天气炎热,口罩也是一刻不离口,三小时就轮班去安全处所更换一次口罩,并进行消毒,帮助受检人员操作完手机后,也需要立即用酒精洗手液进行消毒处理,平均每三小时就要清空一瓶500ml的洗手液。
少喝水少进食,洗手间能不去就不去,直到晚上八点,接替的志愿者赶到以后,她才有空歇了下来喝上一口水、吃上一口饭。“虽然这一天,又热又累,但只要看到他们顺利做上核酸检测,我就觉得特别满足。”徐洋脸上充满着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