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崇川工会:法律体检2.0为企业“治未病”

阅读数:1036     本文字数:3731

沈建宏  顾伟

我国古代有著名的“扁鹊三兄弟”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他们家三兄弟谁的医术最好,扁鹊毫不犹豫地说他的大哥医术最高明,能在病人疾病还没有形成之前就把它祛除,即所谓“治未病”。2019年,南通崇川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法律体检活动”,为企业“体检”用工风险,排查防范用工隐患。2021年,该区开展了“和谐劳动关系法律体检2.0”升级建设,通过打造“1+4”的实体化法律体检中心体系,运用“三诊六检”工作法(即坐诊、巡诊、会诊,检用工管理、检生产安全、检集体协商、检特困帮扶、检工会履职、检技能提升),为企业开展以劳动用工、安全生产和法律咨询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体检”活动,替企业把脉问诊“治未病”。2020年底,江苏崇川成功创建“江苏省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综合试验区”,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城区试验区。

【基本情况】

江苏崇川是南通市主城区,2020年崇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2.6亿元,经济总量全市第一。与此相对应的是,崇川经济结构复杂,劳动监察、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多年居高不下,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一些企业仍沿用老办法、老观念、老制度,对新法律法规掌握不够,在企业管理制度、用人制度等方面存在误区,对用工中存在的风险自我认识不够,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新型劳动用工、灵活用工数量增多,劳动关系主体更加多元,多种劳动用工方式并存,在劳动用工规范和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出现很多新问题。

2019年起,特别是今年以来,崇川区突出问题导向,注重源头施策,组织开展了以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三诊六检”(坐诊会诊巡诊;检用工管理规范、生产作业安全、集体协商正常、特困帮扶到位、工会主席履职、技能提升渠道)为补充的和谐劳动关系法律体检专项行动,这是对过去“只讲普法过程、不图普法实效,只在点上普法、没有面上铺开”的一次革新,也是切入“六保”“六稳”中保民生、稳就业重要主题的一次创新,推动全社会劳动关系和谐,实现了行政、企业、职工、社会的多方共赢。

【任务措施】

一、试点先行,重点打造“1+4+N”核心体检体系。“1”是一个实体化的区级体检中心,负责制定全区和谐劳动关系体检工作计划,监督指导全区各领域用工规范,从源头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从而降低企业因不懂学法、不会用法出现的用工成本;“4”是指试点一个行业、一个商圈、一个街道和一个企业体检站。行业体检站(人力资源协会)行业用工规范无盲区,商圈体检站(财富大厦)帮助指导楼宇内企业清除用工陷阱,营造和谐用工氛围,街道体检站(文峰街道)指导辖区企业做到区域治理起到区域和谐,企业体检站(金通灵集团)引导整个企业小事不出车间大事不出企业;“N”是指通过4个点位试点,带动面上更多行业、企业、楼宇商圈等积极开展、参与劳动用工法律体检,达到区域的和谐稳定。

二、有的放矢,分层分级有针对性开展法律体检服务。

(一)自我监督基础体检。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自己才是主体,要加强自行体检意识,各企业工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企业实际,对本单位劳动用工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自我监督评估。各街道(开发区)工会所有规模以上建会企业,自我监督评估每年2次,形成自我监督评估简报报上一级工会备案,最后汇总至区法律体检中心。

(二)预约监督深度体检。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预警申报机制,各街道(开发区)工会要及时了解企业用工等状况信息,引导企业在发生涉及劳动用工重要事件时,特别是有重大人员决策出台、有劳动争议发生的,要及时向上级工会报备,由街道(开发区)汇总后根据情况向区和谐劳动关系法律体检中心发出预约监督体检邀约,区法律体检中心适时组织专家团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出具法律体检个性化方案,并进行体检。

(三)巡回监督重点体检。由区和谐劳动关系法律体检中心定期组织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人社劳动保障监察、应急管理监管以及聘请的律师等有关方面专家,组成专业服务团队,对区内建会企业、行业,特别是用工体量大、劳动关系复杂,以及新兴行业企业,进行综合性或专项性监督评估服务;也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劳资纠纷状况、企业自我监督评估情况等,有重点地选取或抽取一定数量和比例的企业,开展巡回监督重点体检服务。

(四)复查监督“回头看”。针对在监督评估服务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较多或较为突出的企业,由各街道(开发区)工会组织在整改期限内监督、督促其积极进行整改,并在经过一段时间整改期后,对其进行初步整改效果评价,将评价结果报区法律体检中心,并邀请区法律体检中心对企业实施复查监督“回头看”。复查监督“回头看”由区工会、人社、应急管理和律所等部门组织派员进行。

三、注重实效,接入专项服务结果评价。

设计《崇川区和谐劳动关系法律体检信息采集表》发送给企业,根据监督评估结果,确定劳动用工风险等级,形成整改意见。

(一)评价风险等级。根据监督评估情况,对企业进行劳动用工风险评价。按总分100分计,得分低于60(含)的,用工风险等级为红色;得分在60至75(含)的,用工风险等级为黄色;得分在75至90(含)的,用工风险等级为蓝色;得分90以上的视为区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两年内不再纳入风险评定。

(二)形成复查监督评估名单。对和谐劳动关系法律风险评定为红、黄、蓝三级的企业,开出风险提示和整改意见“处方”。同时,将相关企业纳入复查监督评估名单,经过一段时间整改后,采取抽检的方式,再次进行监督评估服务,重新开展风险评价。

(三)督促及时整改。企业拒不整改或整改效果不明显的,工会组织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给予30个工作日整改时间,督促其整改。对拒不整改的,移交劳动保障监察或者应急管理监管等部门依法查处。

(四)纳入社会信用。企业劳动用工监督评估情况纳入《崇川区总工会公开谴责办法(试行)》信息归集渠道。对有严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行为的企业,总工会将联合相关部门,通过社会披露方式对其实施联合惩戒。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法律体检情况,作为评选“模范职工之家”“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五一劳动奖状”和企业负责人参评“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的重要依据。

【特点和效果】

一、在“融”字上下功夫,提升了法律体检的系统性。

携手多个政府部门共同打造“惠企工程”,为发展保驾、帮职工维权。一是搭平台。会同区司法局、人社局、应急管理局、法院等部门,联合成立崇川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法律体检领导小组,相应组建崇川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法律体检中心,为依法治企提供切实保障和有力支撑。二是建制度。牵头制定《崇川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法律体检中心运行管理办法》,明确体检中心的运行主体、流程、形式、内容、经费、人员、绩效评估、结果运用等实质性问题,确保法律体检中心规范运行。三是聚资源。从大型企业劳资主管、律师、劳动监察、仲裁退休人员中聘请了8名劳动法律资深专家,从维权专项资金中划出30万元专项费用,并从工会阵地中划出专门办公场所,系统解决好“人财物”等问题,落地落实法律体检工作。

二、在“诊”字上见真招,着力提升法律体检的实效性。

不断丰富体检形式,满足个性特色需求,让企业足不出户接受全流程、全方位、全免费的法律服务。一是确定“体检项目”。针对用人单位存在的风险高发点,精心设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法律体检信息采集表》,从规章制度、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资纠纷处理等十二个方面进行主动采集,对考勤表、社保申报表、工资表等材料进行佐证收集,通过信息比对分析,查找用人单位风险点。二是查出“病灶原因”。采取坐堂问诊、集中会诊、外出巡诊等办法,就如何实现劳动用工更加规范、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劳动条件不断改善、职工安全健康保障、社会保险全面覆盖等问题,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为法律监督鸣笛预警。三是开好“对症药方”。专家组在信息收集、分析对比后,提出风险隐患,形成整改建议;企业根据专家反馈意见,研究整改方案,积极落实改进;专家组再次进行“回头看”,推动整改到位,稳定劳资关系。

三、在“优”字上求突破,着力提升法律体检的延展性。

我们积极打造崇尚法治、依法经营、职工满意的“软环境”,切实增强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硬实力”。一是优作风。对专家组采用体检数量加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评价标准,综合评分后给予工作补贴;采取评先评优等办法,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对专家组成员给予肯定;明确规定出诊纪律,着重强调“四个不”的工作要求,即不泄露服务单位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不收受服务单位的现金、有价证券等财物,不参加服务单位组织并支付费用的娱乐活动,不到服务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二是优效能。法律风险的体检结果不仅作为用人单位整改依据,还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来评估全区和谐劳动关系构架状况,在制订全区劳动关系建议举措中作为重要参考。三是优机制。对主动要求体检、积极整改问题、劳资纠纷数量下降明显的用人单位,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和谐企业评选中优先考虑,使法律风险体检成为全区性、有影响的公益行动。

法律体检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共举办集中会诊5次332家,坐诊69家,外出巡诊57家,共收到信息采集表613份,出具反馈体检报告156份,公开谴责不良企业3家,受益用人单位超500家,中工网、江苏网、南通电视台、南通日报等主流媒体相继作了报道。据统计,相比于和谐劳动关系法律体检行动开展之前,仅2020年,达到区级和谐劳动关系标准的企业就是比2018年增加了近30个百分点,全区集体劳资纠纷数量下降了2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