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输卤“长龙”管道的守护者

    本文字数:1834

副站长刘戈正用管道“听诊器”检测2#阀室阴保间的管道

庄稼成熟季节,巡线员工只能站在田间地头观察,非万不得已不会走进庄稼地

 通讯员 潘月斌

新源矿业173.8公里长的输卤管道,被视为江苏油田盐卤产业效益的“生命线”。新源矿业巡维修站以13名共产党员为先锋的干部员工,用责任和担当铸起铜墙铁壁,今年以来巡线里程已超过1.5万公里。

用脚步绘就的“210”

连接首站高家堰基地——末站连云港碱厂的长输卤管道,直径50.8厘米、埋深地下1.5米处,全长173.8公里,管道铺设线路走过的地形地貌可谓是“千姿百态”。

“特别是前45公里,因为一泵到底,巡护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不仅要利用下游企业停产设备检修的空档对部分管线进行检测,更要时刻掌握地表上的农田水利设施和建筑设施的变化。”巡维修站党支部书记于梅军介绍说,管道自2005年启用以来,已经超过16个年头,确保“效益生命线”的安全平稳运行,是新源矿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全方位做好管道的巡护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处理管道因自然或人为侵害、材料腐蚀等因素引起的泄漏,巡维站干部员工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了“210”管线巡护工作法,也就是每月2次全线巡检和阴极保护监测、每周1次重点部位巡检,“0”距离巡回排查并补充管道警示告知牌、标志桩,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理。

于梅军从3公里+900米处开始向回巡查,先后经过了水沟、麦田、玉米地、葡萄园、蚕桑林、菜籽田、育种地、杨树林、公路、河道等不同地形地貌。

“不到万不得已,我们是不会走进庄稼地的,特别是眼前小麦快成熟的季节,怕踩坏庄稼引起纠纷。我们巡回主要分段,全站27名员工每人5公里,要求‘0’距离巡查有没有在管道上面开挖的现象,今年以来全站巡回里程已经超过1.5万公里。”站在1公里+100米处的标志牌前,于梅军边清理头上、身上沾满的杨絮边说。此时已过去了1小时15分钟,而这仅仅是个开头……

敢当“补强”作业勇士

5月26日一早,蒙蒙细雨中,巡维修站党员副站长刘戈和预备党员赵义刚一起,踏上了输卤管道全线巡检和阴极保护监测的路程。上午9时许,他们来到淮阴区马头镇仲弓村附近的17公里处。

去年8月7日,巡维修站发现该处管道腐蚀严重,如不及时补强,一旦发生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巡维修站迅速启动预案,组织“抢修突击队”赶奔相关地点,冒着35度以上的高温,轮番上阵,对管道进行泄压抽水,对管道内的气体进行检测分析,以确保抢修施工安全进行。

后经机器人管内探视确认,抢修点是在内壁,距离地面有6米多深,位于管道内56米处废黄河故道的两座民宅的下方。

为了尽快完成抢修任务,将停产的损失降到最低,突击队员及时进行抢修准备工作的开挖施工,并详细制定了抢修方案,从人员分工、物资准备、安全保障、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等每一个细节均考虑周全,仅钻管抢修人员的保险措施就设置了3道,就连拽拉安全绳和钢丝绳的人员都安排由2名共产党员操作。8月10日,抢修正式开始,至15日下午1时15分,“补强”勇士临危不惧,9进管道,确保3个抢修点全部完工,长输管道恢复运行。

而最让赵义刚难忘的是去年疫情期间的管体“补强”作业。

2020年3月初,长输管道26公里处的古清口段上方,一养殖大户将稻田改成面积达200亩的“稻虾共养”区,计划在3月底投产。新源矿业在得知情况后,决定对长度约400米的管体实施“补强”作业。

巡维修站立即组织“党员突击队”,还不是党员的赵义刚主动请缨参加了这次突击任务。突击队经过数次模拟实验和实地勘探测算,周密制定实施方案,提前赶制了便于焊接的弧形“补丁”。最终9名突击队员每天10小时不间断作业,连续奋战5天,共完成了33道管体焊缝包箍的“补强”作业。

10多天后,突击队又对41公里处中药养殖区下方的管体包箍“补强”了40道焊缝。

为了心中的那份责任

管线延伸到哪里,巡线的脚步就迈进到哪里。沿途多荒郊野外,沟壑纵横,大家不仅要检查管道有无裸露、占压和外部施工等隐患,还要携带巡检仪和雷迪,测量每个整点桩的电位值,监测管道保护装置的运行情况。巡线期间的吃饭住宿都是自行解决,站党支部给大家配备了不同材质的巡线用鞋和自加热食品。

“我们在巡线途中常常会出现‘见水绕十里’的情况,从这里到河对面,开车要绕行10多公里,我们只能望河叹息。首站的巡线人员到这里就返回了,河那边的30多公里管道和一个阀室的巡检任务,都是由驻守在末站和朱麻分输站的员工负责。”站在连云港海州区西周圩村附近管道143公里处的埃河岸边上,刘戈指向河对面的警示牌说。

朱麻分输站占地面积仅有2个篮球场大,平时只有巡线和分输值班的2个人驻守。站虽小,但任务不轻,从150多公里远的淮安首站输送来的卤水,有60多万方就是通过这里分输给金桥益海(连云港)氯碱有限公司。驻守在这里,体现的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