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南通市总工会: 做响职工技能培训品牌 引燃职工干事创业热情
本文字数:1650
【针对问题】
下岗失业人员是就业创业的弱势群体,是富民增收关注的重要对象,更是工会“娘家人”的真情牵挂。这一群体普遍技能单一、就业难度大、稳定性差、待遇较低、失业时间长、再就业信心不足、精神压力较大,加之家庭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负担,极易导致贫困情况发生。针对这一问题,南通市总工会深化拓展“工会在身边”服务品牌,实施就业创业服务行动,办好“工会大学堂”等服务职工实事项目,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学历提升、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服务,引燃下岗失业人员干事创业热情。
【实施过程】
1、报名培训突出“广”。通过街道、社区和工会媒体网络开展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培训氛围,提高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前期调查,征询职工相关建议和学习诉求,与培训机构签订协议,研究确定培训工种、项目、时间、地点、数量和经费预算。对有培训意愿的失业人员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根据网络报名和街道工会推荐人数确定培训班次、时间、地点。
2、赋能行动突出“实”。制定培训流程和管理规范,对授课质量、培训出勤、听课情况实行考核测评,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将严格管理寓于精细化服务中,培训到课率保持在90%以上,考证通过率达到96%。在校内办班基础上,送教上门方便职工就近集中培训。针对崇川区观音山新城失地农民中年轻女性劳动力集中的情况,在该街道多个社区举办育婴师、保育员、月嫂等培训班,先后有100多人考取职业资格证,以一技之长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
3、搭建平台突出“优”。搭建企业与职工双向选择就业平台,与人社等部门联合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促进参培人员实现就业。聚焦“4050”就业创业弱势群体,创立“4050”创业孵化基地,以公益服务形式为下岗失业人员中“4050”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策划、政策咨询、信息交流、硬件扶持等孵化服务,将基地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草根创客乐土和家园。
【工作成效】
1、服务职工新品牌。3年来,通过“工会大学堂”“周末学堂”“移动课堂”等活动载体,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培训职工6200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5954人。每年办班数量、培训人数和考证人数在市区各培训机构中位于前列,成为我市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培训的第一品牌。
2、职工培训新标杆。组织实施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先后获得“全省工会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全国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全国工会系统先进就业培训机构”和“江苏省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等荣誉,被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定为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年度大赛承办单位。
3、落实就业新举措。通过专场招聘会、线上职业介绍等服务举措,不断扩大就业服务对象覆盖面,发出稳就业、促发展、展作为的工会强音。联合人社等部门开展促进职工就业创业专场招聘活动,服务企业600多家,涉及工种近千个、岗位2万个,为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牵线搭桥,促进达成就业意向,助力稳岗就业。
【经验启示】
1、课程优化是基础。精准挖掘职工就业创业需求,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不断优化技能培训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增设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养老护理、无人机等深受职工欢迎、紧贴市场需求、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技能培训项目,持续提升职工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整合工会培训阵地、政府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社会办学机构等培训资源,形成推动职工技能培训合力。
2、服务创新是关键。创新开展“线上学习”、“移动课堂”等技能培训服务模式,打破传统线下学习模式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职工随时随地想学就学。按照职工“生物钟”规律个性定制、精准服务、送教上门,把课堂办到基层企业、车间或社区,让职工学得到、学得好、用得上。在疫情期间,“工会大学堂”开设网络云课堂,举办快递员、茶艺师、艺术插花、育婴、手机摄影等课程,吸引1300多名职工上线学习。
3、聚焦就业是根本。积极探索职工创业载体平台建设,提供创业良好环境和贴心服务,注重培训效果,发挥培训实效,改变职工“培训后不用管”、“只注重培训过程”、“培训对象哪里来哪里去”模式,实现“教育培训促进就业创业,就业创业促进教育培训”的“双促进”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