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梅花奖,世界“文学之都”因你而更加精彩
本文字数:5001
本报记者 朱 波 通讯员 梅 组
太幸福太过瘾,家门口看顶级戏剧盛宴
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4届曹禺剧本奖颁奖晚会现场。
“梅绽金陵,礼赞百年”,自5月8日至5月21日,17部梅花奖竞演剧目精彩上演,一系列文化活动走到观众身边,让“梅花”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南京市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入围剧种,包括京剧、越剧、秦腔、黄梅戏、川剧、粤剧、晋剧、婺剧、桂剧、楚剧、莆仙戏、龙江剧以及话剧、歌剧等,观众端坐南京,即可欣赏最顶尖的戏剧艺术。不管是下午场还是晚间场,场场是座无虚席,掌声雷动。
70后戏迷曹蕊花580元买了17部剧的套票。她笑称:“这么多好东西都端到你面前了,还不好好珍惜吗?”和曹蕊一样,自称戏曲“小白”的中学老师赵洁虽然平时爱好看戏,但是很多戏没时间也没有条件能看到。怀着“戏曲扫盲”和朴素的好奇心,赵洁观看了很多她之前闻所未闻的小剧种演出,多元的内容、演员一流的功力,以及表演行头、音乐等,屡次让赵洁眼前一亮。“这几日的观演经历确实让我大开眼界,也更能感受到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楼胜折子戏专场》表演当晚,现场尖叫、喝彩和掌声此起彼伏,绵延不绝。主演楼胜、配演杨霞云,以及每一个龙套演员,他们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的身段和武打,震撼全场,上千观众惊叹:“太精彩了,戏曲剧场需要这个劲头!”观众邹琦在看到各种直摔、倒地之后,直言要让“脆弱的小心脏能够跳动得更加从容一些。”
老戏迷舒克对广东粤剧早有了解,早年还看过粤剧女演员红线女的相关影片,却一直无缘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粤剧,此次梅花奖把粤剧《彭庆华折子戏专场》带到了南京,舒克得以一睹文武生彭庆华在四段折子戏的精湛表演。魏萍是新版京剧《乌龙院》主演熊明霞的铁杆粉丝,她告诉记者:“我以前为了看上海京剧院的一出戏,坐着火车赶到上海去。现在好了,角儿们都来到家门口了,简直太过瘾了。是给我们戏迷的大福利!”
戏剧的魅力跨越国界,观众席上,还能见到外国友人的身影。居住在南京的波兰人“致远”告诉记者,他是一个“老戏迷”了,每个星期都看会观看各种中国戏剧,有时甚至能达到一周看三四场。“我在南京看了很多江苏本地戏剧,有时候还会走出南京,到省内各地,甚至到省外的甘肃、浙江去追剧。这次真的太幸福了,能一口气看到这么多好戏,见到这么多优秀的演员。”
更让市民激动的是,梅花奖竞演演员线下系列活动走进梅花戏剧角、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各位演员不但在现场表演竞演剧目的精选片段,还为票友逐一指导表情、唱腔、身段。“能和名角们面对面交流,还能得到名角的亲身示范和指点,我感觉幸福得都要溢出来了。”市民韩国强激动地表示,这次梅花奖在南京举办是“天赐良机”,“真的非常幸运,完全被这场盛大的文艺盛宴折服。”
此次梅花奖竞演演员线下系列活动为南京市民和戏曲爱好者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就能感受经典,让优秀的文化得以在基层传播。
优秀戏剧滋养千年古城
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4届曹禺剧本奖颁奖晚会现场。
最顶尖的戏剧集中上演,最优秀的演员轮番竞技,梅花奖的举办,对南京文艺创作而言也是一次难得机遇。
北京京剧院党委书记杨洪义说:“南京是六朝古都,文化积淀深厚,梅花奖在南京举行,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演员在南京交流学习,这无疑将推动南京文艺更加繁荣发展。”
梅花奖期间,第十二届江苏戏剧讲坛在南京举行,活动由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主办,省内47位编剧观摩梅花奖竞演,并进行授课交流,作为从事一度创作的编剧,他们大受启发,比如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平衡点在哪里?如何有意识地结合剧种与演员的特点写戏?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青年编剧俞思含表示,此次梅花奖,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圈内外的众多观众,一方面展现了南京的城市风貌和浓厚戏剧氛围,提升了南京的城市文化品牌知名度,对推动南京文艺创作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像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的《凤凰台》,作为梅花奖竞演剧目上演,也将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的历史文化呈现给观众,让人在欣赏过程中,了解到南京当前的文艺创作状况。
南京市越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李晓旭,凭借诗韵越剧《凤凰台》,成功“摘梅”。这部戏将南京“文学之都”的历史文化呈现给观众,讲述了诗仙李白在南京的故事,剧中的南京空灵、唯美、典雅、大气,充分彰显出六朝古都的风范和意境。演出开场即为南京覆舟山,李白与孟浩然泛舟江上游金陵,吟诗作对。舞台上巧妙地运用了道具雾纱,缥缈的水墨雾纱,展现出长江之水的奔腾不息,场景美轮美奂。
“我的创作深受南京地域文化的滋养和启发。”《凤凰台》编剧罗周三度获得曹禺剧本奖,她说,这次梅花奖的举办,在一座城市就可以感觉到“八面来风,坐行千里,坐看千年”,“使得我们和各个剧种的优秀演员都有一次交流。我们南京的文艺工作者基本上都去积极观摩了竞演剧目,对其他剧种、其他院团所创造的优秀剧目都有了了解,这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我们有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对舞台艺术创作来说,观演关系也是很重要的,这次梅花奖每场演出“场子都很热”,“那么多人走进剧场,相信他们今后也会继续关注戏剧。观众的期许对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进一步提升、学习、创作,都是一种正面的、很必要的力量,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罗周说。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底蕴厚重,文脉源远流长,有“天下文枢”之美誉。千年文脉,铸就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而优秀的戏剧传统更是滋养了南京这座千年古城。
早在元朝,著名戏曲家白朴就在南京写出了著名的《梧桐雨》和《墙头马上》。最为大家熟知的汤显祖、孔尚任、李渔等剧作家,也都与南京有着深厚渊源。昆曲三大经典传奇,包括《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每一部都有与南京有关的故事。一路流淌下来,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南京举办,二“梅”相遇,再一次发掘、激活南京的传统文化。这是推动南京文化强市建设的一大盛事,南京把办好“梅花奖”活动作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契机和生动实践,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挖掘提炼好戏剧艺术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
“梅花奖跟南京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度。南京的市花是梅花,南京市民平时去梅花山赏梅花、出行用的公交卡是梅花卡、地铁的标志是梅花、平时爱吃的是梅花糕……南京人的衣食住行其实根梅花都是有关联的。”南京师范大学跨界融合创意创作院执行院长张鹏认为,从梅花奖的举办可以看出,城市文化在“提档升级”,“从原来的衣食住行,从大家能够看得着、用得着的东西,到梅花奖这样一个全国戏剧盛会,让大家感觉到南京这座城市在梅花这样一个城市文化元素的打造上,其实是有顶层设计和和引领意识的,南京可以说是一座‘梅花城市’。”
梅花奖在南京举办,也为人们打开和了解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多了一个维度。张鹏说,文学其实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图书、戏剧、配音……“平时大家对于世界‘文学之都’,更多的可能只是看到有多少书、多少书店、多少作家,对于文学这个概念还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戏剧的这种沉浸感和互动感,其实会让人有更多维度的去了解文学,让大家能够多感官地去感受文学的力量。因为每部戏的背后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都是由精彩的人物构成的。”在此基础上,人们对“文学之都”的内涵就会有更深的了解。
此外,张鹏还认为,文旅消费需要一些仪式感,梅花奖即是一个代表,它能够较大程度吸引市民去关注文化消费的力量,以此带动市民进行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促进城市持续发展。
戏剧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梅花奖是中国戏剧界优秀中青年演员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今年又正值第30届,备受关注。这也是南京首次承办国内最高水平的戏剧评奖活动,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影响力广泛,向全国展现了城市形象、城市气质。
中国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诸葛燕喃从抵达南京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浓郁的文艺氛围。“我觉得南京在梅花奖活动期间,工作非常细致,每一个细节都做得非常到位。我们甚至在公交站台,还有行驶的公交车上,都看到了梅花奖的巨大海报。这种公益的、文化的广告随处可见,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城市综合素质的一种展现。南京越来越成为我们的文化聚集地、艺术聚集地。”
凭借《人间烟火》摘得本届梅花奖的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涂松岩更是直言:“通过这次梅花奖在南京举办,看到了一座城市的能力和对艺术活动的支持。”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处处长华博表示:“梅花奖在哪里举行,就是对哪座城市文化品位高度的一个肯定。”
南京地处东西南北的交汇点,戏剧在南京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传统,底蕴厚重,源远流长。这一方面得益于南京“戏码头”的地位,各类戏剧在此纷纷上演,另一方面,戏剧的发展离不开观众,而经典正是在不断改编和打磨中传承的,南京观众爱戏剧、懂戏剧,甚至能给出非常专业的建议,这也让前来参加梅花奖竞演的演员和院团印象深刻。
《楼胜折子戏专场》中的变脸技术,包括“穿桌抹白脸”“台蛮子抹红脸”“台抡背抹黑”和“台中台踩僵尸变金脸”让现场观众叹为观止。“以前还有一次变绿脸,现在简化了。”资深戏迷罗拉拉考证了抹脸变脸与吹粉变脸两种技术,她发现,原来婺剧还有一种自然变脸,后来因靠自然气息掌控有生命危险而渐渐失传。在看粤剧《彭庆华折子戏专场》时,罗拉拉对台上演员的服装也进行了考量,“这场戏早在今年正月初九就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演出过……只刘妃的衣服桃色换成了橘色,王瑞兰的衣服粉色换成了蓝色,可见精益求精。”
本届梅花奖得主彭庆华在演出结束后,从朋友转发的社交平台上,看到了许多从竞演现场发出点评,“南京的观众真的非常专业,素养非常高,很多建议和评论都说到了点子上。”
梅花奖期间,许多外地观众也组团前来,他们对南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看戏,到南京。”这已经成为很多外地戏迷的共识。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演出登上南京舞台,吸引着天南海北的观众。浙江观众赵琦本来是追楼胜来的,“我到了这里一看,梅花奖结束以后,还有很多好戏,下个月我还要再来。”
南京蓝色天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吴玮玮表示,外地观众来南京可能不只是关注梅花奖,“他们也会关注到南京的其他方面,对城市形象是很好的宣传推广。”
本届梅花奖获得者与剧目介绍:李晓旭
李晓旭,南京市越剧团小生演员。越剧“毕派”创始人毕春芳先生关门弟子、昆曲表演艺术家石小梅先生跨界弟子。
■ 主要作品
李晓旭扮相俊美飘逸,台风稳健、表演潇洒,尤其嗓音宽亮、收放自如、富于弹性变化,既继承了毕派明朗豪放、流畅清旷的唱腔风格,又能将之运用于具体的角色塑造,以声塑形、以情动人,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传承、创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戏剧人物,如:《凤凰台》之李白、《乌衣巷》之王徽之王献之、《上邻下舍》之赵霞、《血手印》之林招得、《玉堂春》之王金龙、《唐伯虎点秋香》之唐伯虎、《八女投江》之冷云、《梁祝》之梁山伯等。
■ 主要成绩
屡获江苏省青年文化人才、紫金文化英才、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先进个人、最美文艺志愿者等荣誉称号,获第26届、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第四届江苏省文华表演奖;第二届、第三届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节表演奖;第七届南京市文学艺术青年人才奖;江苏省舞台艺术新人奖;江苏省戏剧红梅金奖;浙江省“金兰奖”榜首;中国戏曲红梅荟萃“金花”称号等。
■ 越剧《凤凰台》剧情
李白游乐金陵,于凤凰台前,邂逅美人,一见倾情,却因存心功名、欲赴长安,只能依依惜别。身入长安,李白被内侍引入终南别馆,一住三月,懵懵懂懂、沉醉杯盅。直至与美人重逢,方明就里,原来她,竟是当朝天子之妹、九公主玉真!二人虽情浓意切,却因身份悬殊,喟然再别。
数年后,李白另与宗小玉成亲。大婚之日,凤凰台旁,玉真锦衣华服,不期而至!李白向她讲述了宗小玉“千金买壁”的情缘,玉真也告诉李白,她此来不为抢亲,只为道别:安史乱起,身为公主,玉真将随天子入蜀,前程未卜……
李白流离乱世,受尽颠沛,并以“附逆永王”之罪下狱待斩!幸得宗小玉叩求宫门,救其性命。
风烟散尽、繁华零落,宗小玉出家修道,李白、玉真,三会于凤凰台上……李白叹息世事无常、人生枯寂时,玉真终将她与宗小玉真正的过往和盘托出,诗之光华、诗之价值,亦随之灿然跃出,犹如明月升腾于江波之上……
便驾扁舟一叶,向那永恒的明月驶去吧。
本届梅花奖获得者、南京市越剧团演员 李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