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李承霞:巧“裁缝”秀真功夫
阅读数:1311 本文字数:1236
刻苦钻研缝纫技艺
常 工
从一名普通的外来务工人员,一步一个脚印,一路干到了全国劳动模范、集团工会主席和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今年42岁的李承霞,2003年从安徽巢湖来到常州老三集团, 从一名辅助工干起,经过18年刻苦钻研,现已成为服装高级技工。
“每走一步,都要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有了目标,工作才有方向。”李承霞说,刚进厂时,什么都不会,听说机器都是 进口的,一根针弄断了都不得了,但也不能不去尝试。于是, 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成为一名缝纫工。
有一次,厂里技术员因指导失误,导致2000多件衣服不合格,每件衣服必须返工。这时,做辅助工的李承霞,鼓起勇气走到这位缝纫工身边,提出和她一起返工。就这样,每天下班,她俩一起返工到深夜,一周后,这批返工任务顺利完成。有了这次意外,李承霞深知,技能学习必不可少。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厂领导让她参加公司里的缝纫技术培训班, 还帮她找了个师傅手把手地教。终于,她成功实现了缝纫工的目标。
跨出了第一步,李承霞又向第二个目标进军:做一名优秀的缝纫工,让自己的照片贴进“光荣榜”。
俗话说:勤能补拙。李承霞认为自己天分不够,只能靠勤奋。每天清晨,李承霞第一个进车间;每次下班,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日复一日,她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了,针脚越来越平。
李承霞不仅勤奋,还喜欢钻研,在老三集团是出了名的爱动脑子。工作中,她敏感地发现缝纫机不论工作还是不工作,电机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她意识到这完全可以改进,于是便向公司提了建议。集团对此非常重视,让电工们到车间进行试验,设备改造大获成功。现在,全公司5000多台缝纫机都安装了“衣车宝”装置。仅此一项,每年为集团节电363万千瓦时,用电量下降了30%。靠着勤奋和用心,她让自己的照片每月都能张贴在集团墙上的“光荣榜”里,保持了10年,成长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缝纫工,实现了第二个小目标。
2018年7月,“李承霞工作室”成立。借助这一平台,通过“师带徒”方式,李承霞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总结的最简单最实用操作方法传授给大家,帮助他们提升操作技术。至今, 她先后带了30多名徒弟,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操作能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李承霞先后获省、市优秀农民工,省、市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18 年, 李承霞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2020年11月,李承霞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李承霞告诉记者,今年她是带了2个建议参会的。“一个 是‘关于扩大农民工社保覆盖面’,另一个是‘关于培养传统纺织服装行业高技能技术工人’。作为一线农民工代表,切身感受到高技能技术工人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我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一线职工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提出来。”李承霞说。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为农民工群体代言发声,解决难题,先后提交了关于扩大农民工社保覆盖面、加强对传统纺织服装行业技术工人培训并拓宽此类群体上升渠道等建议,“作为一线农民工代表,切身感受到高技能技术工人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我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一线职工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