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理论前沿

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路径思考

    本文字数:2673

江苏省总工会  钮友宁

现代产业工人是我国职工队伍的主体力量,是市场经济日渐稀缺的人力资源和生产要素,同时是我国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江苏产业工人超过职工总数半壁江山,非公经济成分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非公企业是产业工人就业创业的集聚区,涵盖全省18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涉及企业劳动工种岗位数量5200多个。在我国行政主导型的社会治理和发展模式中,如何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本人试做三条路径思考。

一、加大有效供给,改善发展预期,强化公共政策的导向激励作用

一是掌握产业工人素质变化精准施策。在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以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素质为目标,以完善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激励机制为路径,以满足企业职工需求为深化产改动力,改善技术工人薪酬福利待遇并标准量化。从公共财政供给和社会保障能力出发,从国家层面制定我国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培养规划,形成科学合理匹配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结构,组织动员职工为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从地方层面制定基础行业职业技能素质行动计划,为产业工人赋能成长提供精准个性化公共服务,改善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激励机制。各级地方政府要科学编制财政预算,加强对职业教育和职工技能培训的投入,形成公共财政落实产改的兜底性保障政策体系。利用公共管理平台和工会维权服务网络,普及推广“互联网+”职工普惠性服务,建立定期调查产业工人职业需求制度,拓宽市场劳动者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产业工人市场就业和生活需求数据库,逐步满足产业职工职业发展的多元化诉求,公开征集改善职工民生的对策和建议,提升现代管理素质和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推动落实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制度体系,把它作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领域,建立基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职工制度,增加产业工人在党代会、人大和政协中比例,加大在一线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强职工代表的话语权和行动力。完善地方工会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实体化运作,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

二是完善学历和技能的贯通认证体系。要落实职工赋能成长的企业主体责任,推广职业教育“双师制”试点经验,完善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制定重点行业紧缺型工种人才目录,明确行业职业(工种)规范和劳动标准,加快高技能领军人才的培养工程,打通学历认证和技能贯通中的政策堵点,建立社会多元化技能自主评价体系,通过以赛代训、订单培训等形式,增强劳动竞赛对职业技能提升的引力,建立高技能领军人才储备数据库,发挥劳模工匠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建立适合职业发展需求的产改实训基地,提升技术工人的学历层次和职业技能等级,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活动的扶持,鼓励产业工人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建言献策。

三是制定可行性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细则。要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梳理深化我国产改的重大抓手项目,开列责任部门绩效管理和服务清单,各级党政主导牵头破解体制性难题,形成深化产改的发展规划、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产业职工共享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落实共享发展利益和创新成果机制,为推动企业发展搭建展示职工才华的舞台。

二、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交易成本,有效落实职业培训的主体责任

一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作用的政策边界。要明确相应的管理职责定位和实施重点,努力使产业工人创造财富的活力充分涌流,推动职工的发明创造得到企业的认可。要加快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政府建设,深化以放管服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效能改革,以适当的宏观调控解决好市场失灵问题,坚持法治和道德助力化解市场风险,强化企业守法经营和社会人文情怀,建立劳动关系争议预警和应急调处机制,健全实现体面劳动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帮助职工逐步改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二是激发市场机制的活力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的代表性和公信力,牵头开发职业标准和技能评价规范,强化行业管理制度规范和道德自律,明确企业劳动定额和行业工资标准,开展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抽样调查,健全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招投标制度,定期发布劳动力市场价格指数,推动工会依法有序承接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高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的实效性,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市场需求信息。要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共享发展基础,建成我国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集聚赋能区,建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示范管理区,实现产改路径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三是落实产业工人职业培训的主体责任。要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和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引导企业职业技能自主评价和规范聘用,加大对技术工人创新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评价。比照高技能人才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标准,推动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开展签订企业能级工资和集体协商行动。科学测算和合理均摊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成本,探索完善产业职工培训后流动的市场补偿机制,明确职业培训合同和人才流动竞业规则,规范市场经营主体和劳动者竞业行为,引进独立第三方开展产改的效能督查,打破对人才合理流动的地域和行业限制,发挥高技能人才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规范企业劳动用工和人才聘用管理,健全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和人才流动政策,加大对企业侵权和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有效预防人才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采用评先一票否决或列入黑名单制度,用时尚要素、大众话语助力协商对话,有效增强企业创新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三、构建制度合力,有效凝聚共识,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氛围

一是加快推进依法协调劳动关系进程。要研判我国平台经济劳动关系的新规律特征,科学评估传统工业和新型网络劳动关系。要加快社会经济和劳动关系立法进程,平衡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为劳动者市场公平就业创业营造社会环境,不断提升现代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政策保障体系。

二是加快技术资格和职业技能立法进程。要瞄准国际先进科技和管理体制创新前沿,加快我国技术资格认定和职业技能立法,形成劳动法律、行政规章和行业标准匹配,制定产业结构分类和职业等级评价标准,建立产业经济和人力资本研究院,为提升现代产业经济运行质量和保障能力,改善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素质建言献策。

三是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运用计量经济学和劳动社会学模型,建立产业工人赋能成长的小康指标体系,培育人才交流和技术转让专业交易市场,培养紧缺型、通用型和高精尖人才,不断释放产改的市场红利和政策红利。鼓励广大职工从事发明创造并获得知识产权,共享企业发展物质财富和文化和谐精神成果,优化对高技能人才的晋升激励制度,重点补齐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素质短板。

(作者系江苏省总工会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