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一个人·一个支部·一座桥

    本文字数:2659

“工会是职工群众的主心骨,但工会的主心骨就是党……” 4月13日,我们采访小组一行来到无锡工会史展馆,听无锡市总工会机关党委一级主任科员朱研琛如数家珍般介绍无锡工人运动史。当他说到“秦起文化程度并不高,开始给工人讲课时并不生动,但接受党的教育,特别是从全国第三次劳动大会回来后,讲课越来越积极,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有激情”时,我们对“党建带工建”又有了新的认识。

 

秦起铜像——见证信仰的力量

在无锡这座创造了无数奇迹的繁华都市中心,我们远远地就能望见飘扬的红旗下 “工人运动先驱者”秦起烈士的铜像。

秦起,原名秦锡昌,1907年1月10日生,14岁小学毕业后进茂新第二面粉厂当练习生。1925年冬,秦起由董星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2月,秦起任中共茂新第二面粉厂支部书记,在茂新第二面粉厂及黄埠墩等处创办工人夜校,亲自编写教材担任教员,传授文化知识,宣传革命道理。4月,茂新第二面粉厂工人沈根泉工伤身亡,厂主对此漠然置之。他带领工人同资方斗争,直至资方答应支付丧葬、抚恤费。不久,无锡第一个基层工会在茂新第二面粉厂成立。同年5月1日,秦起作为江苏省工人代表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第三次劳动大会。回到无锡后,他领导全城21家丝厂2万余名女工参加总同盟罢工,持续9天9夜取得了胜利。

1927年1月4日,无锡总工会秘密成立,秦起任委员长。3月21日,北伐军进驻无锡,在当天欢迎北伐军的军民联欢大会上,他代表无锡总工会致辞,并向北伐军第14军军长赖世璜提出释放全部在押政治犯和改善工人待遇等14条要求。“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翌日下午,秦起主持有数万人参加的民众大会,声援上海工人的斗争,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动面目。会后,他带领与会群众冒雨游行示威。无锡国民党右派奉蒋介石密令,纠集部分警察、商团和地痞流氓武装数百人,在北伐军第14军赖世璜部的支持、配合下,于4月14日深夜袭击总工会。秦起率工人纠察队员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捕。翌日凌晨,年仅20岁的秦起遭秘密枪杀,被沉尸河中……

1988年4月29日,本报曾对无锡工人运动先锋秦起烈士做报道。

“无锡工人运动先驱者”秦起烈士铜像和新中国无锡第一面红旗让红色教育基地熠熠生辉。

无锡工会史展馆集中再现了无锡工人阶级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

1927年1月,无锡市总工会秘密成立,秦起任委员长。3月,总工会在崇安寺大雄宝殿公开办公。

城中公园

——传承红色基因的乐园

1988年4月14日,秦起烈士牺牲60周年纪念日,中共无锡市委和无锡市人民政府按照人民的意愿,在秦起当年革命的场所——城中公园多寿楼前的草坪上树起了一座高大的铜像。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第一书记陈云为铜像题词——“无锡工人运动先驱者秦起烈士”。而秦起铜像背后的多寿楼西侧就是1925年1月中共无锡第一个支部的诞生地。

如今,有着百年历史的公花园已被打造成铭记历史、传承基因的综合性红色主题公园。陪同我们寻访“红色足迹”的无锡市总工会宣传教育和网络工作部一级科员段晓璇告诉我们,这里是新中国无锡第一面红旗升起的地方,也是她作为选调生入职培训的第一课堂。

走进“第一支部”,但见“第一支部”党建基地工作人员正在为洛社镇的党员们播放专题片。记者发现,除了一群年轻党员,一位老者看得特别认真。一问才知,他是盐城师范学院退休教师常持斌,今年75岁。只因退休后随儿子在无锡居住无法参加盐城原单位的党员活动,一次游玩时发现“第一支部”可以听党课学党史,便拍了很多照片准备整理一个影集。

“我已经是第3次跟着无锡的党员一起上党课了。一楼有不同时期的入党誓词,虽然誓词内容有所变化,但严守党的纪律始终没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信仰始终不变。”他还告诉记者,他是通过纪录片知道秦起年仅20岁就牺牲了,很是敬佩,希望更多年轻人能永远铭记这些先烈们。

1925年1月,在无锡城中公花园多寿楼与九老阁之间的空地上,董亦湘秘密主持召开党员会议,正式宣布中共无锡第一支部成立。

1949年4月,中共无锡工委在顺德面粉厂成立工人纠察队司令部,领导进行护厂护城斗争。

扫描二维码观看本报记者实地采访视频

 

江苏工人报社全媒体行动采访小组走进无锡寻访红色足迹。

工运桥工运路

——永远不忘来时的路

在无锡市总工会的帮助下,我们又找到了秦起创办的无锡第一个基层工会——茂新第二面粉厂旧址。如今,这里虽是年轻人创业创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但当年的茂新第二面粉厂一号车间、二号车间、面粉仓库以及荣氏兄弟办公楼依然保存完好。特别是当年的无锡最高楼——5层楼高的一号车间,更是见证着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发达。

作为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通江达海的无锡早在清末就由各界人士捐款筹资建造了一座四孔大木桥,取名“通运桥”。1926年5月下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秦起带领无锡21家丝厂两万多缫丝女工在运河南北两路罢工游行。就在这座桥上,北路的罢工工人遭到荷枪实弹的反动军警阻拦,工人们奋不顾身地与反动军警拼搏,用鲜血和生命击退了反动军警的镇压与封锁。南北两路罢工工人汇合,捣毁了丝业公所的办公室,冲进光复门警察所,救出了13 名工人代表,迫使资方接受工人提出的改善生活待遇、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等四项条件。坚持9天9 夜的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但在那次斗争中,由于木桥年久失修,罢工工人在与军警搏斗的过程中,好些工人跌入河中。

北伐军进驻无锡后,民众一再要求政府拆桥重建,而当局声称“无钱可支,难于实施。”1927年10月9日,在全县各业工会联席会议上,缫丝业职工首先提出“本业职工自愿牺牲1日之薪水(工资)捐作建桥资金”的倡议,得到纱厂职工会和其他行业职工会的响应,当时无锡的国民党县政府也无法拒绝。经过估算,最后作出由丝、纱两业职工每人捐献两日工资以充建桥资金的决议,并由当时的无锡县工联总会牵头,成立桥工委员会,负责修桥工程的领导工作。2年后,无锡历史上第一座钢筋水泥大桥横跨古运河,为了纪念全县广大职工捐资做出的贡献,当时的县政府不得不同意以“工运”为桥名。。

近百年的“工运桥”让身处异乡入职还没有一年的段晓璇感慨多多。“沿‘工运路’向北就是无锡火车站,这条路可以让我们知道来时的路,不忘初心。”段晓璇还表示,“作为年轻的工会干部,学习党史工运史可以时刻告诫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切实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新时代工会工作铿锵前行继往开来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报道组成员:甘   红  张  旭  邵劲松  王   鑫

1929年,由无锡缫丝、纺织两业职工每人捐献2天工资集资建成的“工运桥”,成为无锡历史上第一座钢筋水泥大桥(俗称“大洋桥”)。

1926年,无锡第一个基层工会在茂新第二面粉厂诞生。左上角为翻修一新的第二面粉厂1号车间,右为当时无锡的最高楼5层楼旧址。

茂新第二面粉厂旧址,如今是无锡“蓉运壹号”产业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