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出炉

苏皖两省合力提升发展能级

    本文字数:1333

本报讯 (记者 万森) 今年2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全国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同意的都市圈发展规划。4月16日,江苏、安徽两省联合在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一个惠及9个设区市3500万人的同城化都市圈正式公布。据悉,在此次印发的《规划》中,对于南京都市圈的范围有了明确的划分,即规划范围拓展到了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约3500万。

《规划》紧扣同城化发展这一核心要义,涵盖了12章、38节和14个专栏,共计3万余字,明确提出“努力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在愿景方面,《规划》研究提出“一高地一中心一区一圈”的战略定位,即: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和高品质宜居生活圈。对此目标,将分两个阶段来实现,即:第一阶段瞄准全国,到2025年,都市圈同城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GDP超过15万元;第二阶段瞄准世界,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按照都市圈战略定位和发展愿景,《规划》突出了8个方面的建设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具体是: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是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构建内外畅通立体交通网,建设“畅达都市圈”“智慧都市圈”;科技创新方面,重点是共建研究——研发——应用创新链和产业创新中心,联合打造创新都市圈和科创共同体;产业协作方面,重点是支持发展地标性产业,积极引导产业错位布局、分工协作和特色化发展,共建现代产业体系;开放合作方面,重点是全方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共建一批高水平开放平台和营商环境高地,合力打造“开放都市圈”;统一市场方面,重点是全面清除行政分割、市场壁垒和行业垄断,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加快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技术市场和金融资本市场。公共服务方面,重点是推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就业社保和区域治理一体化发展,加快优质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整体提升,共同打造幸福都市圈;生态环保方面,重点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打造绿色都市圈;城乡融合方面,重点是推动城乡要素跨区域合理配置,协同建设现代城市和特色田园乡村,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规划》发展目标明确,如南京与各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55%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等。这其中,“1小时通达”这样的“时间指标”最易感知,但想要实现起来却需要强大的交通网络作为支撑。为此,《规划》提出,要通过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共建便捷通达公路网络、共建江河海联动航运中心、协同打造现代化机场群、提升运输服务与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来实现目标。以轨道交通为例,当下已有南沿江铁路、南京至淮安铁路等重点项目在建。而为了实现1小时内通达,已经规划建设的项目有合肥至新沂、南京至宣城等,正在规划研究的项目则有宁合城际二期、宁天城际二期等。此外,一批城际“断头路”,也被纳入重点项目进行推进。

“经20多年的共建共商,以南京为中心的通勤圈、产业圈、生活圈正在形成。”省发改委副主任林康表示,将采取清单制项目化推进的原则,制定都市圈建设年度工作要点,一步一个脚印把规划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