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创客故事】

葛志跃:创业路上永不满足

    本文字数:1542

宿迁,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有着8000多年的水稻种植历史,地产大米声名远扬。按照江苏省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规划,宿迁属于徐淮稻区,下辖的沭阳、泗洪、泗阳、宿豫等地均为水稻产业化发展优势区,也是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县(区)。

1969年出生于宿迁与沭阳交界处悦来镇的葛志跃,从一位种地的农民华丽转身成为沭阳县华源米业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他的创业历程犹如“燕子筑巢”,一点点积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用满怀激情的青春谱写出了最美的人生华章。

近年来,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葛志跃根植于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在创业中大显身手,创办的华源米业一跃发展成为当地稻米加工企业的排头兵和产业化龙头重点企业,犹如一颗闪耀的明珠镶嵌在“鱼米之乡”宿迁广袤的大地上。

葛志跃种过地、吃过苦、受过累。1988年初中毕业后,天资聪颖的他很快就找到一条合适的创业路——1989年在村里办起了“粮食加工作坊”,为附近的乡亲们加工水稻、玉米、小麦等。方便乡亲们的同时,他也实现了“勤劳致富”梦想,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95年,镇拖拉机站小米厂因经营不善倒闭。怀着对创业的无比渴望,葛志跃买下机械设备,在路边的鱼塘上垫土盖厂房,自己学习摸索卸装设备,历经艰辛,日产15吨小米厂脱颖而出。同时,他外出学习考察农产品加工与储藏技术。通过培训学习,他更加丰富了思路,更新了经营理念,学到了管理技巧,尤其是对稻米加工的技术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使稻米加工厂的愿望变为现实。他先后赴浙江、山东等地销售大米,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产品销路不断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迅速攀升。

1997年,得知宿迁双庄有一套日产30吨闲置旧机械,葛志跃立即前往购回。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他又花60万元购买韩国产的“色选机”,一下子引来了同行羡慕的眼光。2005年,他以惊人的魄力,投巨资在悦来镇上征地50亩,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通过银行贷款,扩建了厂房,更新了生产设备,新建了粮食烘干塔,引进两条国内最先进的稻谷生产设备,日加工能力达到300吨、日烘干粮食300多吨。

在创业路上永不满足的他,把一个不起眼的稻米加工产打造成为了宿迁市知名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年伊始,他再次“大手笔”投资1200万元新上生产和烘干全自动一体化一条龙新设备。这个新“巨无霸”大米加工成套设备可以实现连续作业、均衡生产,在加工过程中也可以保证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 、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他的这套新型大米加工成套设备加工出来的大米口感好、种类多,可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对于粮食的加工进一步提升档次,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生产、检验水平,由集约化经营发展努力向规模化生产,赢得行业发展的决定权。目前,企业拥有员工60余人,其中吸纳农民工就业50多人,带动周围几百名稻谷经纪人发家致富。

“品质好米,唇齿留香。以绿色灌溉人生,将大米做到极致。”这是葛志跃的创业创新理念和永远的追求,也是创办米厂之初便立下的承诺。他经常同员工们讲,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立命的根基,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宗旨,要以诚信赢得客户的信赖,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占领市场。没有根基,企业不稳,没有宗旨,企业发展就会偏离方向。在收购水稻上,他要收购最好的水稻,质量过硬的水稻;在加工上要精深加工,精细加工,只要产品有一点点瑕疵决不准出厂。他正是依靠这一“硬道理”,让产品赢得了更多、更大的市场。

葛志跃常说:“米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食物。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而米业是我国粮油加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环节。我深感责任重大,每每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他非常相信方向的重要性。“不管是一个模糊的方向还是清晰的方向,我们都要认准它,然后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坚持和创业的路。”

丁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