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盐城市总:党工共建创造美好生活
本文字数:1762
记者 刘蕾蕾 通讯员卞荣臻
“我以前是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2008年下海办企业。今天公司发展致富了,我不忘初心,回报社会,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岗位,缴纳社会保险,尽最大能力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盐城市物业行业协会副会长、恒源物业公司董事长、党支部副书记陈连峰动情地说。近年来公司坚持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活动,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物业管理企业”“基层党建示范点”和“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走出了企业发展的新天地。
盐城市总工会深化党建带工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用科学理论教育职工、用企业文化引领职工、用组织关怀激励职工,汇聚一心向党、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他们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深入践行党建带工建“四带四联”机制,做到组织覆盖有“广度”、举办活动有“热度”、服务发展有“力度”、关爱职工有“温度”。
杯壶行业标杆企业、江苏那美实业有限公司发挥党委、工会联动作用,强化党工组织活动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努力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技能本领,着力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以“五好”标准坚持党工共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1-8月,那美公司实现销售1.28亿元,入库税金同比增长达46%。
盐城市委组织部、盐城市总工会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活动,把搞活企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大抓基层的有效载体。市总立足基层,建设基层,助力基层,为企业“量身定制”,促企业“强身健体”,促企业“扬帆远航”。鲜明的目标导向、扎实有力的措施,使非公企业在“三创争两提升”活动中收获实效,受到企业的好评和欢迎。
他们抓好党工组织建立,打好基础。截至2020年底,全市百人以上非公企业8166家,建立党组织2901家,独立建立工会组织6418家。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领导兼任工会领导、党工负责人交叉任职“一肩挑”。目前,凡是党工组织同步建立的非公企业大部分都实行“一肩挑”。实行“双培养”,把生产经营骨干和劳动模范培养成党员,把一线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为党工组织储备领导人才。近两年,“两新”组织已发展党员1200多名,90%以上都是专业技术骨干。市委组织部和市总每年举办一期党工指导员示范培训班,提高专业能力,各县(市、区)也基本建立这一制度。
他们紧扣根本,抓好职工素质提升。开展红色领航行动,运用特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铁军精神”,用好128个革命烈士命名镇村现场教育阵地,依托“红色盐阜”“铁军号角”App,坚持用新思想教育职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把党小组、职工小家建到基层一线,通过班前微读、微宣讲、微课堂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同时市县联动选派一批党工指导员。现有599名党工指导员活跃在全市基层党建、工建一线;把“党员示范岗”与“工人先锋号”评选结合起来,把“优秀共产党员”与“最美职工”“文明职工”评选结合起来。近三年表彰的30名“最美职工”“文明职工”中,有22名是中共党员;建立“两级”联系点。市县组织部会同市县工会共联系360家非公有制企业,摸情况、提建议、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促发展;选树“示范点”典型,每个县(市、区)都要培植“三创争两提升”新典型6个,市县组织部、总工会采取典型指导“家家到”的方法,逐一指导。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党建带工建”示范点360家。
他们开展“科学发展好、诚信守法好、劳资关系好、支持党建好、社会形象好”的“五好出资人”评选,近1100名“五好出资人”起到了激励、影响、引导作用。按照统筹规划、政治功能、设备配置、管理运行、作用发挥、基本保障“六个规范化”要求,统一建设区域性、开放性、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亮牌子、亮服务、亮承诺、打造党工工作融合发展新阵地。目前,全市已建成镇街(园区)党群服务中心149家,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059家。规模企业也都基本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或职工之家。
今年,盐城提出要把夺取企业抗疫和复工复产“双胜利”作为“三创争两提升”活动的重点内容。为此,市委组织部和市总联合组成调查组,深入到全市各个县(市、区)非公企业调研,摸清企业抗疫和复工复产状况,提出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企业夺取抗疫和复工复产“双胜利”。在调研中发现和总结江苏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发挥党建引领、党工共建作用,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夺取抗疫、复工复产“双胜利”做法,获得省总工会的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