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与六朝人一起感受围棋魅力

    本文字数:1108

展览现场

琴棋书画诗酒茶,组成了古人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而其中蕴含着人生智慧和东方哲学的围棋,更是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在历史演变中,棋与自然万物、风雅之事产生联结,形成了独特的围棋文化。

为传播传统文化,让观众感受围棋魅力,“围棋与六朝”展最近于南京六朝博物馆二楼画廊开展。展览以“六朝弈风”“吴图寻踪”“围棋九品”“围棋州邑”等版块将围棋与六朝的故事娓娓道来。

棋与自然构筑诗意空间

《池上二绝》 唐  白居易

山僧对棋坐,

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

时闻下子声。

从诗文中可以发现,古代文人对弈不为胜负,而是在清雅幽静的环境中,远离尘俗,追求精神自由,展示审美情趣。棋与山泉、松风、明月、清泉、夕照等,共同构成了一个诗意空间。

棋与茶、酒营造雅致氛围

“琴令人寂,茶令人爽,竹令人冷,月令人孤,棋令人闲。”明代陈继儒将棋与茶看作一体。

“随缘冷暖开怀酒,懒算输赢信手棋。”唐寅将棋与酒置于同列,构筑雅致的文化氛围。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此生耳。”张潮在《幽梦影》中把围棋艺术化,人生审美化,于清幽淡雅中一解尘俗烦忧。

围棋的这些文化内涵从六朝时期就开始生发,六朝时期围棋的蓬勃发展,使围棋走进了“琴棋书画”之中,成为后代文人身份的标志和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围棋与六朝风度

六朝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人们“越名教而任自然”,强调自我意识觉醒,个性张扬。

“清谈”和“隐逸”,是最能体现六朝士人风度的两件雅事,而围棋,成了用手指代替语言的“清谈”,成了以对坐代替山林的“隐逸”,它同诗酒、山水、啸傲等一起,成为释放自我的一种方式。其中,还有不少故事呢。

沈约《俗说》:“殷仲堪在都,尝往看棋,诸从瓦官寺前宅上。于是袁羌与人共往窗下围棋。仲堪在里问袁《易》义,袁应答如流,围棋不辍。袁多傲,然殊有余地。殷撰辞攻难,每有往复。”在这里,围棋、寺庙、《易经》、清谈辩论,是士大夫高雅风度、过人学识的最集中体现。

魏晋文人“竹林七贤”以喜好清谈、不拘礼节出名,他们在对弈中呈现出自己独特个性和审美情趣。阮简为开封令时,一次有劫贼来袭,县吏急忙报告道:“劫急。”阮简此时正在下棋,他竟然说:“局上有劫,亦甚急。”盘上的劫重于现实中的劫,这说明了阮简对围棋的痴迷,更是借此说明阮简临危不乱的风度。

“棋分九品”这一说法源于六朝,魏晋时实行“九品中正制”,士人品第分为一到九等,用于评价士人的品行、才能,选拔官员。结合士分九品的观念,棋也分出了九品,钟嵘《诗品·序》:“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至若诗之为枝,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