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南京晨光集团:上线企业版“12345”倾听职工声音
阅读数:1188 本文字数:1114
前不久,南京晨光集团公司智慧企业门户上线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平台,职工有困难、意见、建议及诉求,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反映。这个晨光版“12345”政务平台,成为了职工与企业沟通的“直通车”。
在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南京晨光集团公司建设“公平正义、开放包容、敬业诚信、自尊友善”的核心文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公司党委力求通过全面强化作风建设,营造公平正义的内部环境,密切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针对工作卡脖子现象、不作为不担当现象以及职工利益诉求反馈慢等作风建设中的问题,公司设有多个职工反映问题的渠道,由多个部门分别牵头处理。但是,渠道的分散,不仅给职工反映和解决问题带来不便,而且对复杂问题的跟进力度亟需加强。
能不能为职工反映问题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这个“问号”本身,就是对公司作风建设能力的拷问。解决好了就等于打开了企业的“耳朵”,职工的工作监督、建言献策、个人困难等,企业都能很快“听见”并着力跟进,这将进一步凝聚起职工力量,推动企业的持续改进、效率提升。
对此,公司今年精心打造“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平台,并在企业内部的智慧企业门户首页上线运行。该平台旨在畅通公司与职工之间的沟通渠道,广泛收集职工在工作中发现的各类工作作风问题,深入了解职工在工作中的困难、意见、建议及诉求,成为具有晨光特色的“12345”政务信箱。职工遇到了工作推进卡脖子难题、干部职工不作为不担当现象,以及合理诉求无回应、不公正不公平待遇等情况,在本人协调无果后,均可以通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平台进行反映。对于使用内网电脑不便的职工,也可以通过纸质材料等形式向该平台反映。接到反映后,平台运行责任部门——公司办公室在进一步了解情况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
实际运行中晨光版的“12345”是否真正管用?公司一线女职工朱晶晶说:“平台处理问题还是挺快的。”今年上半年她产假结束回到岗位,但在办理过相关手续后,她的2万多元生育津贴却迟迟没有到账。11月份,她将这一情况向“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平台进行了反映。平台很快就给予了回复,原来是公司有关部门经办人岗位调整交接不到位,处理业务时漏办了她的生育津贴手续。涉及部门向朱晶晶郑重道歉,并在三四天内办结业务,让她拿到了生育津贴。同时,该部门就自身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举一反三式的完善。
在南京晨光集团公司,还有不少职工通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平台,将他们对企业发展的建议、对自身利益的诉求等“说”给企业“听”,并由此促进了企业自身机制的创新和完善,监督着党员领导干部和具体业务人员履职担当,推动着公司“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落到实处,营造出公平正义、高效稳定的企业内部生态,助力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