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地铁工程师陈玲茜的幸运与努力

    本文字数:1112

2017年,陈玲茜从华东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同年7月,收到常州地铁面试通知,从此成为常州轨道交通的一员。

刚进入行业就被定岗为轮值工程师,陈玲茜感到自己是幸运的,但她也知道这份幸运背后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与之匹配。

“这行没有好的技术基础是站不住的。公司也会安排各种理论培训、外培,总经理还会定期抽考,压力很大。”陈玲茜逼着自己迅速成长。

“当时也是遇到贵人了。”陈玲茜对于带教师傅和公司前辈们十分感激,老一辈地铁人严谨务实的作风深深地影响了她。“当时一周一考,一个月还有一次大考。师傅会拿着合同需求书直接考我们,某个某个数据是多少,必须答上来。”甚至是外出跟岗培训的时候,供应商的第一现场也是老师傅们考验她的“考场”。陈玲茜说:“师傅提问,要是回答不上来,就会被直接质问:‘出来是干嘛的!?’”

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双管齐下,高强度的培训让陈玲茜迅速积累了岗位所需的技能,帮助她在以后的日子里打下基础。

2019年5月29日,常州地铁1号线试运营首日恰好轮到陈玲茜当白班,当天所有与车辆相关的突发情况都会直接电话联系到她。“自己没有处理过故障,也比较新鲜,有故障就想第一时间去现场跟一下。”作为一个新人,陈玲茜坦陈自己的兴奋,她期待着能将两年里学习和模拟演练的能力应用到“实战”中去。

7月,陈玲茜凭借自己扎实的基础在“车门故障应急处置”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能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对于陈玲茜而言功夫没有白费。

8月,从轮值工程师转岗为专业机械工程师的陈玲茜,肩上担负起了更多的责任。牵引系统、辅助系统、照明系统、受电弓系统等十多个列车系统的故障分析及检修维护的技术支持都由她来负责。

“因为我们要求出现重大故障时,分析报告要在24小时之内给出,所以有一次晚上测试中出现故障,开完会之后,就是连夜看数据、写报告,等到全部处理好已经是第二天早上6点了。”

对于陈玲茜来说,处理故障从来不是闭门造车的手艺活,她常常需要和下游修理厂家、上游列车供应商沟通。维修中渐渐积累的经验也成为她推动改革的动力。

在陈玲茜分管的牵引系统中有一种提供动力的电子元器件IGBT,对于列车来说,这款小小的元器件,在提供牵引动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这种元器件的生产和维修都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当IGBT出现故障时,送到国外拆解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而且丧失技术主导权更令人担忧。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国外技术厂家大量停工,这个问题再次暴露出来。陈玲茜主动和组员们一起积极讨论,查找论文文献,联系国内研究该领域的实验室,再进一步和同事们一起计划落实……她稳扎稳打攻克自己工作中的每一道难关,始终相信拦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面前的障碍,会被无数和她一样执着坚毅的地铁人所攻克。

 通讯员 沈琳  记者 吴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