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主动维权, 撑起“保护伞”
——连云港市工会服务异地农民工之二
本文字数:1361
记者 周新林 通讯员 刘玉环
中秋、国庆前夕,连云港市及灌南县工会慰问团队来到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街道黎园社区,看望慰问在这里打工的困难农民工。在向困难打工者发放慰问金后的座谈会上,农民工流动工会主席邵中国说,前一天一名连云港籍保安王点点上班途中骑电动车摔倒受伤,进行了两次颅脑手术,仍处于昏迷不醒状态。市、县工会领导和下城区及朝晖街道工会领导获悉后,当即与相关方面联系,分别派人专程赶赴医院探望,并咨询法律专家对后续事宜的处理意见、追踪进展情况。
连云港市和灌南县工会领导告诉记者,多年前,他们与异地工会密切配合协作,签订合作互助协议,在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居地北京、上海、青岛、杭州、苏州、无锡等地建立了10多个异地维权工作站,及时了解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情况,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同时,制定下发《异地维权试行办法》、《服务农民工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制度,在当地聘用近百人的异地维权联络员,服务于维权工作站,开展宣传法律法规、协调劳动关系、处理侵权事件等活动。
为了切实维护船员工会会员的合法权益,赣榆区成立船员法律服务站和劳动保障站,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并设立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配合工会保障部门做好劳资纠纷仲裁工作,确保会员遇到劳动纠纷有人问、及时问。船员工会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同意和支持下,统一印制渔船海上捕捞用工合同书和船员预支工资凭证,规范用工合同和预支工资手续,有效地保护船员和船东双方的利益。船员工会还积极配合上海海事法院连云港法庭,成立了诉调对接办公室,并以此为平台,整合船员法律服务站、劳动保障站、纠纷调委会等资源,实行“一站式”服务,使一般性纠纷得到及时调处,有效遏制矛盾激化,2014年成功调解纠纷20件,无一件发生性质转化。
被在外农民工誉为“流动的旗帜”的连云港市“法律服务维权大篷车”已经运行十多年。每年,工会都要数次组织法律专家组成“维权大篷车”前往异地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开展维权服务。梁道霞在杭州清扫马路工作时被一辆电瓶车撞倒,经抢救无效死亡。其所在单位在花费8万多元医疗费后便以交通事故为由不再过问,而肇事者在拿出800元钱后也表示无力赔偿。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方美军遂率“大篷车”维权团队约请杭州下城区总工会的三位领导共同分析案情,明确提出此案不应按照交通事故来处理,而应该按照工伤认定和赔偿程序进行处理的意见。对此,下城区总工会的三位领导表示赞同并积极予以协调。经过艰苦的法律宣传和讲事实摆道理,终于使这家单位接受了死者在工作时被撞致死为工伤的观点,并最终同意按照工伤事故进行妥善处理,再给付了18万元的死亡赔偿金。
连云港市有1000多农民工在苏州搞船运业务。前不久,“维权法律服务大篷车”在苏州工业园区向打工者开展送法维权与建立“普法维权流动站”系列活动时,有打工者说,遇到超过合同时限对方还不还款的情况时,心里一着急就会动粗,惹出了一些事。听了“维权法律服务大篷车”的法律课,他表示以后要通过合法途径要回自己的辛苦钱。还有部分连云港籍船民反映,他们与安徽船民发生矛盾后正找当地派出所处理。因为认为处理不公,他们正商量着要多找些老乡到派出所“讲理”。法律专家告诉他们,有事要慢慢调解协商,循着法律途径解决,千万不能义气用事,更不能围攻政府部门。第二天,“大篷车”送法维权小组又来到当地派出所,并找到安徽船民沟通,最后顺利地化解了这起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