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遇上黄疸,母乳喂养要不要停?

    本文字数:597

对于很多宝妈们来说,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时,总会很纠结:母乳喂养到底要不要停?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主管护师、江苏省母婴专科护士董莉介绍说,约60%的新生儿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母乳性黄疸多见于初产妇,一般指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的黄疸,2-4周达高峰,持续3-4周,第二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退尽。婴儿一般情况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期间若停止母乳喂养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如果继续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也不会达到原来程度。

一些产妇因新生儿有黄疸,担心产生脑部损伤而贸然放弃母乳喂养,董莉表示,这样做得不偿失。一般来说,母乳性黄疸不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大多数母乳性黄疸持续3周-3个月,继续母乳喂养一般情况良好、吃喝拉撒睡好、生长发育正常,无需特殊处理。

董莉提醒,以下8种情况不宜进行母乳喂养。

1、怀疑或明确诊断为遗传代谢病,如半乳糖血症。

2、母亲患有活动性结核病、HIV病毒感染。

3、母亲正在接受同位素放疗。

4、母亲正在接受抗代谢药物及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或接受其他的可通过乳汁分泌的药物治疗,直至完全清除。

5、母亲吸毒、酗酒期间停止母乳,直至完全清除。

6、母亲乳房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另一侧无感染乳房可继续喂养。

7、患有严重疾病应停止哺乳,如慢性肾炎、恶性肿瘤、精神病、癫痫或心功能不全等。

8、肝炎急性传染期不宜母乳喂养。母亲大小三阳肝功能正常、宝宝进行主动和被动免疫后可以母乳喂养。

杨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