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高温天,做对几件事,能够防中暑

    本文字数:1035

连日的高温,南京不少医院收治了多例中暑病人,未来几天,南京气温还将持续走高。“高温、雷雨多发,潮湿闷热,人体出汗多,耗气伤阴,体质虚的人容易中暑,一定要做好预防。”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周晓虹主任医师说。那么这种高温天里应该怎样做才能防中暑?

夏季要“养心”

中医有“心通于夏气”之说,夏主火,内应于心,高温酷热,人们很容易心烦气躁,血液循环加快,心脏负担加重,特别是有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有其它慢性疾病体质比较虚弱,严重者会造成心肌缺血、血压升高,所谓“暑易伤气耗阴”“暑易入心”。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夏要养心,高温天气格外要注意养护心阴,保持愉快情绪,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要坚持服药,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静,静则生阴,阴阳协调,做到“心静自然凉”。

饮食重在“清”

高温人体出汗多,容易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因而要注意调节饮食,加强营养做到“三清”。

一清:食物要“清洁”

高温天气食物容易变质,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会引起呕吐腹泻、胃肠功能紊乱,以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中暑。因此,高温天气食物一定要新鲜,开启过的饮料、食品等要密封、冷藏,变质过期的食品不能吃。

二清:多食“清热”之品

暑热难当,及时补水的同时要注意清热祛火,多吃些西瓜、苦瓜、丝瓜、绿豆等清火食物,以解暑降温。

三清:多食“清补”食品

可以多食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伤及胃肠功能,如山药、莲藕、百合均是清补佳品,绿豆清暑,薏米祛湿。

注意防暑降温

高温天气暑气大,暑气伤人先伤于心,中医有“中暑者,中气虚而受于暑也”,暑湿之气乘虚而入,使人心气亏耗,导致中暑发生,因而要注意室内降温,一定要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劳逸结合,多喝温开水。除此之外,可服用一些清热解暑、芳香化湿中药,可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如省中医院院内制剂银花清暑合剂,因口感偏甜,糖尿病病人慎用。

合理运动,劳逸结合

适当运动锻炼,可以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高温天气,不可剧烈运动,最好选择清晨和傍晚进行室外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游泳等,还可以选择闭目养神静坐,每次20分钟,调整呼吸,摒弃杂念。

生活起居要规律,不能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要养成午睡的习惯,一般以半小时左右为宜。

穴位贴敷,防病治病

依据中医“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理论,利用阳气最盛的伏天,通过对经络、腧穴刺激,令阳气渗入穴位及经络,使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起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作用。

 冯瑶